明评测方向 促学生发展

2017-06-19 04:25徐莺莺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徐莺莺

[摘 要]第三学段处在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关键时期,阅读评测应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诊断性与发展性。但现实教学中,阅读命题经常出现阅读材料单一老旧、评测目标定位不准、评测形式机械呆板等现象。这一学段的阅读评测材料应丰富多元、目标直指阅读能力的提升、形式应鲜活具有情趣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测评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第三学段;阅读评测;评测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08-03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實语文课程目标要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阅读评测是语文评价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学习中,到了第三学段,随着阅读难度的增强、阅读综合性的增强,阅读练习成了学生失分最多的一个题型,学生望“阅”生畏。同时,在当前“教考分离”的评价模式中,命题时常出现没有把握年段特点、违背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等问题,令教师们不禁望“阅”生畏。第三学段处在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关键时期,阅读评测应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诊断性、发展性,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第三学段阅读评测的指向性。

一、材料内容应体现丰富多元性

笔者统计了近年来某市各县市区22份毕业考试卷,每份试卷中阅读短文的练习有2—3篇,共计48篇。调查数据如下图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评测材料中记叙性文章占据很大的比重,材料内容的比例存在严重失调的问题;二是有四份试卷的两篇阅读题均是记叙性文章,这说明命题教师缺乏评测材料的内容应指向丰富多元的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材料应包含记叙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性文本。基于学段目标,我们在选择阅读评测材料时内容应体现多元性。阅读材料一般一篇选自课内,一篇选自课外,课内外的材料要在内容上应产生互补,避免出现同一类型的材料。

(一)丰富材料内容的载体

连续性文本通过文字或符号来承载信息,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要学会“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同时兼顾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种信息载体,以丰富阅读材料的内容。

(二)多元材料内容的文体

第三学段学生接触到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小说等,其中的记叙文、说明文、诗歌被课程标准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材料选择时,不应只侧重记叙文,而应体现文体多元化,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更全面的阅读评测。

(三)凸显材料内容的时代特点与生活特点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阅读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如记叙文的创作背景、价值取向距离学生遥远,说明文的科普知识已经老旧等。选材时要慎重,材料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链接学生的生活,彰显阅读的生命力。如,个人信件、通知、启事、留言条、建议书等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向实实在在,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所用。

二、评测目标应指向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素养,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阅读评测自然要将目标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升级整合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

从第一学段“能提取文章零星的信息”至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至第三学段“能提取整合信息,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层级的递升。低年级的阅读评测以提取信息为主,高年级的阅读评测要将此能力进行升级,引导学生开展“浏览搜寻——分类筛选——辨别整合——整体把握”的阅读思维过程。请看下面阅读题。

【探析思考】这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呈现了显性信息,也隐藏着不显见的信息。阅读时,学生得仔细审题,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交错的信息中逐步进行提取、筛选、比较、整合、提炼,最后辨别确实有价值信息,整体把握两份旅游产品的利弊之分,做出最佳的旅游推荐。在这样严密的思维过程中,学生整合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强调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很多教师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却忽略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两种“联系”能力不容乐观:一是对文本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强,二是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联系来判断或评价文本观点内容的能力较弱。在阅读评测时,应针对学生薄弱之处进行重点练习。如下面的题例。

阅读《太空医生》,完成练习(文本略)

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

2.文章分几个板块介绍了“太空医生”?请你给每个板块列个小标题。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再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太空医生”?

【探析思考】在题1提取整合信息的基础上,题2要求学生将信息进行前后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关注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题3是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将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信息相关联,进行知识建构,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内部联系、文本的内外联系,促进了学生思维辨析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第三学段的阅读评测应体现这一目标指向。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要大致把握文章内容,捕捉并理解重点部分,同时还要能欣赏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现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如,下面的测评题目。

【探析思考】题1的半自主填空不仅培养了学生理解、提炼、概括的能力以及对文本逻辑的掌握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对文章行文方式的感悟欣赏能力。题2从品读修辞、用词的准确性与生动性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形式进行理解与欣赏。题3旨在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题4则是培养学生对文章句式表达的欣赏能力。长此练习,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欣赏评价能力一定能慢慢提高。

三、评测形式应具有鲜活情趣性

大量机械的练习已让学生觉得毫无新意,再加之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不同、建构的知识体系不同、体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解读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观点,因此在命题时可以适度放开,创新题型,丰富文本情境,增强练习的鲜活性、情趣性,点燃学生练习的热情。

(一)在创设语境中指向正确与灵活

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要求。语言文字运用指向正确是指在遣词造句、对话交流、写作展示等方面能够做到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不至于产生歧义。语言文字运用指向灵活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表达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上,正确意味着规范,灵活意味着创新。前者是底线,后者是提升。如下面例题。

【探析思考】此题主要评测学生能否根据语境,正确选择“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这样的练习能向教师和学生渗透一种良好的学习意识:善于利用工具书辅助阅读,养成不断推敲、大量积累、规范运用的学习习惯。只有准确掌握,才能灵活运用。

(二)在点拨引导中指向方法与过程

“学无止境”说的是知识的学习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意味着,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展现学生思考的路径,那么就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分析指导。因此,在进行练习评测时,教师在学习方法和答题路径上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析思考】做题必须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朝着什么方向思考,采用什么方式思考,这个动态的思考过程需要教师为学生做铺垫。这道题有三个层次:解释词语→用词写句→举一反三。每个层次要求清晰明朗,而且层层递进,为学生指明了一条答题的思考道路,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解释词语的方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三)在开放空间中指向生活与实践

刘国正先生曾经说过,语文与生活天然的联系,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开放空间,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将在听说读写中获得大量的语言积累,运用于生活语言环境中,使之能够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基本规律。

【探析思考】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分类中梳理积累的精妙语言,在回忆中倾诉离别之情,在交际中运用表达技能,在情境里表达美好祝愿,在彼此关怀中收获言语智慧。练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收获的过程,同时也是成长的过程。在这里,评测与校园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

总之,明确第三学段阅读评测的指向性至關重要,它将引领我们教学的方向,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