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丰
中国证监会近日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随后发布了实施细则。根据新的规则,重要股东减持上市公司股份时,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这项新规具有极强针对性,由其传达出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政策导向,将在其后逐步显现正向效应。不过与此同时也要看到,A股市场恶意减持“圈钱”成风由来已久,其所赖以生存的土壤绝非轻易能铲除;再加之金融监管置身高度复杂的市场环境,本就不可能先知先觉地阻断一切“钻空子”的可能性,故此与立新规并行不悖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要从根本上加快推动股市生态好转。
推动股市生态好转的切入点主要有两项。
其中之一所对应的问题是,为什么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动机如此之强?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A股股价存在显而易见的较大泡沫,以市盈率而论,即使在股价已经从2015年高点大幅回调后的今天,A股市场仍有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市盈率在100倍以上,所有上市公司市盈率的中位数,也仍然高达70多倍。
与股价虚高所带来的赚“快钱”机会相比,长期持有A股股票的潜在收益则几乎不值一提。有数据显示,2011—2015年间,年均股息率在2%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竟然只有207家,年均股息率在3%以上的更是只有80家,两者在全部上市公司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仅为6.55%和2.53%。试问这种情况下,以逐利为主要目标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如何安于长期投资?
导致A股股价泡沫化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现行发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人为抑制了股票供给,同时还给过审股票提供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信用“背书”。结果就是,A股股票被额外附加了“壳”资源的溢价,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则因此获得了制度套利的空间。
推动股市生态好转的另一个切入点对应的问题是,为什么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能将其减持动机轻易“兑现”?究其答案,除了原规则制度存有一定不完善之处,最根本的病因,还是A股市场“博傻”成风,前赴后继甘于为恶意减持者“接盘”的投资者比比皆是。
导致这种情况的很重要原因,是A股市场投资者队伍高度散户化。有资料显示,A股市场交易量中来自散户的交易量占比长期高达85%左右(美国股市这一指标通常低于10%)。在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最为疯狂的2015年,仅5月份一个月,新开通的股票账户数量就高达1200万个以上。
因此,要遏制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圈钱”,长期性、根本性的任务是要尽快针对上述两项市场缺陷,在加強市场诚信、监管、法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优化投资者结构、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标本兼治,让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不敢恶意减持、不想恶意减持、不能恶意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