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

2017-06-19 19:04:12魏建美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员培训特种设备人员

魏建美

(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福建 厦门 361004 )

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

魏建美

(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福建 厦门 361004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提高培训质量是保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文中就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探讨

1 序言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特种设备是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等领域中数量庞大的重要设备设施。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据统计,2015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高达1100.13万台,比2014年底上升6.1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多达1047.64万张,比2014年上升8.70%[2],要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就要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责任心,由此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就显得刻不容缓。

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自身素质情况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作业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也与特种设备安全水平密不可分。

2.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2014年、2015年关于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统计,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分别为227起、283起和257起,其中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事故分别为102起、124起和132起,占事故总数的44.94%、43.82%和51.36%[2-4],详见图1。

图1 2013-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比例分析图

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是特种设备安全的关键一环,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要求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

2.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学历情况分析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大纲对作业人员学历要求不高,操作人员只需要初中及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只需要高中及以上学历。随机抽取厦门市2016年新取证学员进行分析:锅炉作业55人、电梯司机55人、起重机械作业45人、叉车司机50人、压力容器作业45人、电梯管理50人共300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初中学历占19%、高中学历占35%、中专学历占17%、大专学历占17%、本科学历占12%,详见图2。

图2 2016年厦门市新取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学历比例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一是学员学历层次差距大,学员之间在培训过程中对安全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异大,培训机构很少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造成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二是经过职业技术学校训练的学员占比偏少,大部分学员参加专业培训时,技术素质差或空白,培训机构在短期的专业培训中为了应付考试只能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造成学员学习时难以融会贯通。

2.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情况分析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要求学员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这个区间。从学历分析抽取的300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年龄进行分析:18-29岁年龄段占18%、30-39岁年龄段占40%、40-49岁年龄段占34%、50岁以上占8%,详见图3。

图3 2016年厦门市取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段比例分布图

图3说明了大多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还是处在年富力强的年龄,对从事特种设备作业还是比较有利的,但还存在一些50岁以上人员,这些人员因为年纪大,应急、应变能力差,对从事高难度、高危险、高技术特种设备作业还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存在底子薄、差异大、意识弱、流动强的问题[5],“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尚未得到高度认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和放松安全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仍然突出。

3.1 安全教育培训不够重视

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重视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身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只顾追求短期效益,忽视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作业人员没有得到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维护保养人员及操作人员安全素质低。

3.2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欠佳

企业没有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处于随意和应付状态,作业人员得不到系统的上岗培训,或依赖培训机构取得上岗证就上岗,而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投入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没有聘请优秀专业的教师,常常是一个专业一名教师从头讲到尾,教师所教内容长期没更新,培训内容不规范,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与作业现场形成有机结合。

3.3 安全教育培训参与主动性差

近年来,农民工、临时工、外来工在企业中比例逐步增大,他们流动性大,缺少时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或者对安全教育培训消极应付,不重视安全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掌握,加之一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滞后,造成作业人员安全素质良莠不齐,自我防范意识差,成为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的致命“短板”。

4 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对策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保证作业人员具备所从事工作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至关重要。因此,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4.1 扩大安全教育培训途径

(1)发挥培训中介主要作用

培训中介是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培训中介主要作用包括促进教学的规范化,聘请优秀教师按照国家编制的培训考核大纲编写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及指导学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学员开展交流活动,客观评价学员学习情况。借助培训机构实施政府惠民政策,利用好政府拨款资金,为农民工、外来工进行免费安全教育培训。

(2)发挥企业自身基础作用

企业负责人要全面增强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意识,明确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中承担的职责,保证经费投入。规模以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雄厚,安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等优势,明确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门依据企业员工岗位技能现状确定培训项目,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采取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知识业务培训和新技术普及教育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各用人单位和取证本人应牢固树立资格取证主体责任的观念,高度重视自我培训阶段的学习,积极完善、认真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拜请经验丰富,善于“传、帮、带”且已取得相关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质的人员为师,做到“识设备、辨结构、懂原理、会操作”,真正使相关特种设备正确和安全的作业程序与方法铭记于心,确保安全生产。

(3)发挥网络远程培训作用

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政府、相关部门最好能利用全国的优秀师资和特种设备资源开发建立特种设备作业远程网络培训,解决从业人员工作与学习矛盾,缩减集中教学时间。通过开设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知识更新教育等培训内容,设置安全知识视频点播、事故案例、安全文化、安全信息等互动栏目,定期安排有关教师网上答疑解惑,最大程度的避免“听不懂、理不清、学不会”现象的发生,完善现有各类培训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将集中培训和网络教学结合在一起,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4.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设

(1)建立实物教学平台

为实现作业人员直观培训,培训机构应当完备各类仿真或者实物设施(参见图4),使各类特种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操作环节都能直接展示出来,学员通过观察设备的部件、安全保护装置了解其内部结构,从而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有利于学习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故障或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和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更容易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应知应会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图4 锅炉仿真模拟机和叉车实操训练

(2)建立师资队伍平台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学之余,可以组织专业老师对教案进行改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法规政策,以便使学员掌握新的知识;组织学员对教师教学作出评价,督促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面对特种设备教师队伍缺乏,还可以充分挖掘一线工程师、技师资源,形成一支专业分布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现场指导老师,可有效地解决学员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的培训问题,增强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训的实效性。

(3)完善学员考试平台

采取理论知识机考和技能操作实物考相结合(参见图5),机考题库除相关业务知识外,还应增加有关安全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操作技能考试应注重安全操作规范化,特别是特种设备故障或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应急处理没有达到合格要求的,不能通过技能考试。从目前培训、考核和发证的情况来看,考培分离的政策,严格的标准是保证考核的公正性,提高考核公信度的关键,同时对培训单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学员一次考试通过率过低,说明培训质量欠佳,促使培训单位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图5 厦门市特检院实操考场和理论机考室

4.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可以增强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律,安全理念的形成对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与企业安全生产和社会公共安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构建作业人员与企业和社会命运共同体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2)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社会公共安全的灵魂和核心体系,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发展才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安全发展理念的培育,可以塑造更高的安全素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树立群体安全心理定势,强化作业人员安全心理行为,对作业人员在消除生产和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各类事故隐患的分析和预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加强安全素质提升

发挥社会力量,做好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将宣传教育与公众的安全需求相结合,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在宣传内容上要普及化,避免过于专业,难以理解的倾向,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动员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由监管部门牵头利用工会组织定期开展特种设备知识竞赛,技术大比武,事故应急演练等形式,树立先进典型,激发作业人员争先创优,争做卓越人才的积极性,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形成爱岗敬业的品格。

4 结束语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影响到培训考核质量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率,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进而影响到经济运行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不断开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新局面,以高质量的培训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驾护航,为全面建设安全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Z].

[2]《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2016-04-11.

[3]《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2015-04-15.

[4]《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2014-05-14.

[5]张艳.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质量现状浅析[J].质量探索,2015,(12):51-53.

Discussion on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Special Equipment Oper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WEI Jian-Mei
(Xiame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Xiamen 361004,Fujian,China)

The special equipment operating personnel is the main factor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special equipment,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evaluation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pecial equipment operating personnel quality ,it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work is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peci fic work in this paper.

Special equipment; Oper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 Quality; Discussion

2017-02-17

魏建美,女,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工程师

猜你喜欢
人员培训特种设备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工会博览(2024年8期)2024-03-31 03:53:14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销售人员培训实践与思考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人民调解(2019年2期)2019-03-15 09:30:54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认证探讨与实践
西部特种设备网
关于完善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体系的构想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12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人员培训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