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个体辅导有效性,看清问题是关键

2017-06-17 00:30龙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有效性

龙梅

〔关键词〕个体辅导;有效性;心理咨询

案例一

一位老师带了一名高二的女生H来找我,说是同学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让我开导一下。H说她在班里有一位要好的女生L,L的成绩排名一直都在H的前面,可是这次半期考试H的成绩突然超过了L。H说她明显感到了L对她态度的转变,对她不理不睬、冷冰冰,甚至说过一两句讥讽的话。H说这件事很影响自己的心情,她一直都在想到底还要不要继续与L做好朋友。我问H:你所谓的好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她说一起吃饭,放学一起走,经常在一起聊天。我又问那不成为好朋友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她说就是不在一起吃饭,不一起走,不再说话。我说你后面这个定义不仅不是好朋友,好像连朋友都不是啦。如果你们彼此之间连招呼都不打,把对方当成陌生人,这是你想要的结局吗?她说无所谓啊,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只是纠结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和她做好朋友。

我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同学关系问题那么简单。因为她并不在乎两人之间怎样相处,她的冲突是来自于内心该如何选择。

接着她的话题,我说,那对你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问题呢?她说学习。由于这件事影响了我的心情,这段时间我浪费了很多时间。特别是上晚自习的时候,我总是纠结这节课该学习数学还是英语或者其他的学科。有时候做会儿这科作业又去做那科作业,有时候就一直纠结,什么都没做。

我看到真正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我问,除了你刚刚说的在学习上、在同学交往上需要作出选择时,你有这种纠结外,在其他什么事情上 你还有这种类似的纠结?她说有,比如去小卖部买方便面。有时候我也会纠结,到底是买哪个牌子。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时,我就让小卖部阿姨随便给我拿一个。

至此,我已基本确定她真正的问题不是同学关系,也不是学习,而是内心有绝对化的信念。这种绝对化信念一般会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的纠结和害怕做出选择,实则就是追求完美、绝对化要求的认知体现。因为她想做出个完美的选择,但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完美的选择,所以她会纠结,迟迟做不了决定。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判断。我问,你觉得你对自己有追求完美的要求吗?她说有,比如做家务时,她会要求自己做到一尘不染,并且一次性必须把家里全部打扫完。我问,如果时间有限,一次性打不完呢?她说那我就不会去打扫,就算很脏我也一点儿不会去打扫。

我说,你刚才谈到了同学交往、学习、买东西、做家务,你有没有发现你是在用同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些事情?她摇头,显得茫然。我在纸上画了一条线,说你的处理方式就在这条线的两端。比如和L的关系,要么成为好朋友(我用手指着线的一端),要么成为陌生人(我用手指着线的另一端),可是在这条线上还有朋友关系、一般同学关系,你却都不会考虑。再比如做家务,要么一尘不染,要么一点儿不做、任它脏乱差,也是在线的两端。其实还有其他一些处理,例如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先打扫一两间,有时间了再打扫剩下的,你也不会做这样的选择。这些都反映出你的头脑里有一些绝对化的信念。

让H看到自己真正的问题后,接下来,我开始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来处理H 这个问题。有时候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只处理这个现象,不去追根溯源他真正的核心问题,那么我们的辅导只会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无效辅导。这就如同一个人生病了,咳嗽只是一个症状,如果你只看得到咳嗽,只是去解决咳嗽,那么很可能过两天发烧呕吐等其他症状又会跑出来。

案例二

还有一次,一位老师带了两位家长来找我,老师介绍说这是我校高一某男生的父母。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希望我能辅导一下,他们是先来给我说说孩子的情况。一坐下,孩子的妈妈就直奔主题,告诉我孩子初中时的情况,进入高中后的情况,以及孩子是因为何种原因变得厌学、有心魔、不与父母交流的。妈妈连续说了15分钟没有停顿,不给爸爸任何说话的机会,我也完全插不进一句。最后,她说儿子不愿意接受心理辅导,老师,你能不能这样做……可以吗?

我没有回答她可以还是不可以,只是问了一句:“你平常在和儿子交流时也是这种状态吗?”因为在她说话时我一边听一边在用心感受她带给人的感觉:太过强势,别人完全插不进一句,这是一位多么能干的母亲啊,连老师应该怎么做她都在干涉了,更不用說是自己的孩子了。

听到我这样问,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嗯,就是,我有个朋友也是做心理工作的,就是说我太强势了。”

为了能让她看清楚自己的问题,我一针见血地指出,比如刚才你提醒我最好不要直接去找孩子,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侧面介入,以免孩子反感。当我听到你叫我这样做时,我心里是不舒服的。我感觉你管得太多,要采用何种方式去靠近学生,与他交流,我是有分寸的;我也觉得你不信任我,你认为如果不说出来我就考虑不到这一点。所以你的儿子可能也会从你那接收到这样的信息:管得太多、不信任。

她说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以前儿子也经常说自己管得多、让他烦,她都觉得是儿子的问题,是因为儿子自控力不强、不用心学习,自己才会忍不住去督促、干涉他。今天才看到自己身上真的是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我们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因为孩子自控力不强家长才管得多,还是因为家长管得多孩子才自控力不足的。但是家长对孩子干涉太多一定会让孩子感到受控制、不自主;家长对孩子不信任,也一定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而对于高中生而言,自主的需求(自己作选择和解决问题)和尊重的需求恰恰是激发他进取心的两个关键因素。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两个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可能在学习上不会表现出那么进取。所以有时候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但实际上需要作出改变的可能也包括家长。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中学,绵阳,6217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