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能源》杂志3月20日在线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报告了首个光转换效率突破26%的硅太阳能电池。经认证,这种电池实现了26.3%的转换效率,表明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历史新高,更多效率更高的硅太阳能电池板也将在未来问世。
据《自然·能源》文章估计,到2050年,光伏电力将承担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20%以上。但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相较于其他能源仍然偏高,降低发电成本是世界各国相关企业、组织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提高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成为进一步部署光伏电力的关键步骤。
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约为29%,因为在入射光的能源中,20%至30%为透射损失,约30%为量子损失,约10%为载流子复合、表面反射损失及串联电阻损失等。
此次,日本钟化公司研究人员吉河训太及其同事使用工业兼容的工艺来制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设计能同时增加电池的阳光吸收和电流转换。按照新方法,研究团队打破了此前的最高纪录25.6%,将光转换效率提高到26.3%。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实现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29.1%的新方法,為实现太阳能发电高效转换、降低成本的目标打开了一扇大门。
研究团队强调,尽管该研究打破了迄今世界硅太阳能电池的光转换效率纪录,但将单个电池组装成商业上可行的太阳能电池板,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
纽约当地时间3月1日,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了第二届路透社“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榜单。中国科学院继2016年后再度入选,是此次中国唯一入榜的政府研究机构,名列该榜单第11位,比2016年上升5位,排名上升幅度仅次于上升6位的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位列该榜单三甲。2017年新上榜6家机构,包括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其中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第一次上榜就位列第7位。
美国和德国机构在25强榜单中上榜数量最多,各有5家:法国和日本分别有4家机构上榜: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新加坡、韩国、西班牙和英国各有1家。从区域分布来讲,欧洲机构最多,达到11家,亚太地区有8家,北美洲有6家。
科技创新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类福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提升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大型科研机构往往承担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密切相关且需要长期大量投入的科研项目,是各国科研活动的核心力量。入选榜单的均为为推动科技发展进步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公共资助机构。
全球政府科研机构创新25强的遴选自2016年启动,基于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前身为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的论文和专利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Jn Cites、Web of Science、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erwent WorldPatents Index和Patents Citation Index等平台。首先遴选2009-2014年间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论文最多且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申请的专利数不低于70的政府科研机构作为候选机构,进一步考察候选机构在申请的WIPO专利家族数、成功授权的专利比例、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与工业界合作论文的比例、机构的论文总数等指标上的表现,汇总后得到机构的整体表现,最终排名出前25位的机构。
来源:科学网
记者从李政道研究所获悉,该所正筹建世界级科学人才梯队,初步计划用3至5年吸引约600名中外科学家。
李政道研究所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呼吁建设,在中国科技部、中国教育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2016年11月在上海成立。李政道研究所以丹麦玻尔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蓝本,聚焦粒子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物理与应用技术等领域,旨在提升中国在基础物理及相关前沿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中国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且进入了向“领跑”转变的关键期。李政道研究所旨在吸引一批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作为核心,在重要科研方向上建立研究组,并引进青年学者搭建科研团队,以瞄准有重大意义的前沿物理课题。李政道研究所资深教授季向东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根据计划,该所希望能聘到10名左右国际顶级科学人才,同时要吸引一批青年学者。据介绍,今年该所已向海外四、五名青年科学人才抛出“绣球”,其中不乏华裔科学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式上,他指出,该所计划参照国际同类研究机构做法,探索在薪酬、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接轨”。李政道研究所建设初期,已在暗物质和量子物理领域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季向东表示,该所的功能主要是“3+1”:一是世界顶级科学家集聚地,二是国际交流平台,三是引领科学发现,有世界领先的物理实验:“+1”则是科普基地,让科学“接地气”。
科学中国人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