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留学生,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往往要面对文化冲击、语言障碍、学习和科研压力等诸多困难。但是,尼采的名言“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不忘初心,激流勇进。我的研究方向是空气敏感的镧系锕系配合物的合成化学,经常一个小小的失误或实验设计上的欠妥就会让几天的心血付诸东流。但我也从这些挑战中受益匪浅,“曾益其所不能”,逐渐摸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科研之余,我认为保持一项兴趣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我每天要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健身房锻炼。这不仅能增強体魄,保持健康,也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且还帮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镧系和锕系元素在本科的化学教育中往往是一个死角,在大学课本上也常被一语带过。在绝大部分化学工作者的眼中,这些性质相似的元素也是周期表中“最无趣”的一角。我也曾这么认为。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听过Eric Schelter教授生动、系统的“f区元素”的课后,我完全改变了曾经那些先入为主的观点。我发现f区元素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其中很多性质在其他元素中闻所未闻,比如inverse trans influence(反反对位效应),intermediate valency(中间价态),再比如非常强的轨道角动量耦合。所以,我后来选择加入Schelter教授的课题组,从事这些元素合成化学及性质的研究。
我庆幸在科研道路上遇到了让我终身受益的导师,也结识了许多作为良师益友的学长。在读博的数年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新知识,同时也学会如何批判性地看问题,更逐渐养成了严谨认真处理问题的态度。
姓 名:殷昊霖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留学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留学专业:化学专业
研究方向:从事稀土与铀元素合成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
C.F→Ln/An的弱配位作用以及发光三价铈化合物
的光化学等
主要成果: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化学科学》《无机化学》等
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前职业: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后
学术奖励:2015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