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语文课堂的质感

2017-06-16 09:18特级教师姜树华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质感言语

◇特级教师 姜树华

思维:语文课堂的质感

◇特级教师 姜树华

语文学习偏重于感悟,这是语文学科的特质。但感悟的得来有其“门道”,即感有路径、悟有章法。

语文课当然不可能像理科教学一样,外显缜密的逻辑、周密的推理。但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又一定是处处闪烁着思维的光泽,言意共生之间投射着思维质感的。

没有思维,何来“言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因景而语、因情而语、因境而语,其实,所有情绪都是思维的呈现。情绪化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思维控制着人体的所有器官,体表器官与体内器官的表现均源于思维的震颤表达。人之思维,有感性与理性之分。情绪是感性思维,所以,情动即思动,思动便辞发。情绪、思维、言语三者间,常常是浑然难分的,思维拨动情绪,进而迸闪言语。思维,是言语的原动力,是言语的缘起,有了思维的行进,便会有言语的风景。

没有思辨,何来“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主体,当然是学生,是在课堂中央的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追求的不是“亲其师,信其道”,而应是“有我”的言语往来;学生与编者的对话,追求的不是对主题式编写的盲从,而应是“有我”的阅读理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追求的不是“尽信书”,而应是“有我”的文本再造。当然,这四者之间的对话,更有两两对话、三三对话、四者共语之意。思辨是对话的“足迹”,思辨“出了声”,便是对话了。

没有思路,何来得法?

都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便是语文课堂较之于一般阅读之区别。语文课堂是要得意、得言、得法的。诸如,写人的文章,要关注人物特点,学习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个特点的;写事的文章,当然要关注事情的进展过程,学习在故事阅读过程中收获感悟;说明性的文章,就要关注事物本身的特点,学习文本中“最拿手”的说明方式……所谓得法,当然还包括怎么默读、怎么概括、怎么批注等,凡此种种,都是由思路做支撑的。思路是得法的“足迹”。思路在学生脑海中的点滴“沉淀”,便是“得了法”。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路径。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思维的养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思维,才会让学生听得更明白、说得更恰当、读得更自然、写得更适切。课堂因为有了思维而显得有质感。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质感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空间的质感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打造上乘质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