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鹏 刘阳 翁鹏
摘 要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关键词 整合 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Z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此时诸多问题也会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注意一下那一处瑕疵---垃圾。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它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者中国的形象。此次我们团队针对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作了一个初步调查。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对策是: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焚烧技术。近几年各城市开始进行垃圾焚烧处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发了包括NF系列逆燃式、RF系列热解式、HL系列旋转式小型垃圾燃烧炉及一批医院垃圾专用焚烧炉,并建设了一批中小型城市简易焚烧厂(站)。1985年,深圳引进日本三菱公司焚烧成套技术与装备,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300t/d)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处理厂,为中国开展城市垃圾焚烧装置国产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2013前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業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我们的调查工作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一,社区及农村调研(调查问卷分析);二,环卫工人及垃圾中转站调查走访;三,优秀地区门头沟区王平镇调查了解;四,优秀垃圾处理厂高安屯;五,国内外优秀国家和城市垃圾处理情况网上搜集资料信息;六,垃圾处理专业老师访谈。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得知了以下信息。
1北京市垃圾处理的现状
1.1垃圾成分
现今垃圾一般分为工业垃圾、城市垃圾和农作废物,北京以工业和城市垃圾为主。
1.2垃圾产量
(1)北京工业垃圾日产生量超一万吨,而得到处理的只有一少部分。
(2)我们从高安屯垃圾处理厂的接待人员口中得知,北京每天的餐厨垃圾量在1200至1800吨左右,城市垃圾大约在3000至4000吨左右)。
由此而知,北京的垃圾日产生量近两万吨,但是其中被处理的大概只有40%,那么其余如此庞大数量的垃圾则没被处理,可见北京市既是全国在垃圾处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城市状况仍令人堪忧。
2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北京市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产生量以高速持续上升。
(2)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地区垃圾已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
(3)市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2.1推进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垃圾源头减量的投入不足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套支持政策尚不明确;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建设难。
2.2主要措施
(1)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重点推进焚烧、生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处理工艺结构调整。除高安屯垃圾处理厂、阿苏卫综合处理厂、安定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外,还需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能力逐渐提高。提高垃圾焚烧的比率,减少填埋的比率。将来所想的垃圾填埋、堆肥、焚烧的比率大约为3:4:4,垃圾处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2)极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全过程管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去的明显成效
确立“全程管理、系统仙界、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基本原则,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建立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具体做法是:向居民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小区公共区域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站;开展密闭式垃圾清洁站的改造,是指具备分类、压缩密闭、环保功能,按分类种类运输、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衔接。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
3.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其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其缺点是垃圾减容效果差,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厂址选择受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较多,较为困难;垃圾渗沥液及沼气的收集和处理难度大,易对地下水和土质造成污染,且存在爆炸隐患。因此,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和地区。国外正在逐步减少垃圾直接填埋量,尤其在欧盟各国,已强调垃圾填埋只能是最终的处置手段,而且只能是无机物垃圾,在2005年以后,有机物大于5%的垃圾不能进入填埋场。
4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
4.1力促垃圾分类从源头降低规模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进行资源化或者其它处理。无论后期垃圾处理的焚烧、生化处理、填埋等技术如何纯熟过硬,没有前端的有效分类,后期的各种处理都无法有序进行。但是,终端处理模式直接决定了垃圾的分类类型,前端分类的目标要从现实出发,基于国内居民生活垃圾的特性和居民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
范例:
日本垃圾分类制度。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上海市推行“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政府实事项目。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汇集了众多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
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园。
苏州光大环保静脉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