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宝
摘 要 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它都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平坦舒适的道路不仅利于城市景观的建设,同时也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本文根据多年设计工作实践,对市政道路的一些理念、原则、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平面线形的设计
平面线形的设计应当遵循如下原则:①单一的道路平面位置不能违背城市道路总的规划布局;②道路的平面线形必须与具体的道路地理因素相符合,而且要到达道路的科学标准;③在直线曲线等方面要具体协调,合理的调整曲线、长、宽、高等;④在设计十字路口,交叉口,出入口,停车地段的时候必须遵循道路等级;⑤设计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公共设施交错,绕过居民小区,不占耕地;⑥平滑的使用路线布局,通常应该采用长的直线、曲线,中间加入缓和曲线的线形,转向处偏角要少且线形要平顺。
1.2小偏角设计
特指道路上偏角≤7€暗那樾巍5缆烦鱿中∑鞘保角叩某ざ瓤瓷先セ岜仁导实亩蹋?驾驶员容易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造成行车事故,偏角愈小愈明显。实际上,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最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大多时候可以解决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形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要取消一个小偏角常常要费很大劲,有时还要增加一些工程量或拆迁。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在工程艰巨路段设置小偏角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高速公路等设计速度较高的道路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在城市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每隔若干距离会有一个交叉口,因此宜尽量利用交叉口使路线作必要的转折。如果路线在交叉口处不作较大的转折时(一般为3€啊?€埃刹恍枳髯诺耐涞郎杓疲鲂柙诮徊婵诮写恚馐潜苊獠捎眯∑堑囊恢钟行О旆ā?
1.3避免最小纵坡
小于0.3%的纵坡,将造成路面排水不良,雨天行车溅水成雾,影响行车安全。同时, 在路面上积水到一定厚度后,高速行车时,在车轮与路面间产生"水膜"现象,使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这时如果有情况需要刹车减速,往往会酿成行车事故。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最小排水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后面应加上:因此,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小于0.3%的纵坡。
2市政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2.1特殊人群的道路设计问题
盲道设计问题。由于城市中盲道的设计不够规范,管理不够到位等多种原因,让盲道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盲道的设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城市中的盲道设计主要有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圆点型),对于这两种盲道来说,都存在着无法明确提示方向的问题,容易让盲人出现走错路的现象;(2)在各大型的出入口(如道路两端、居民点等)处盲道中断;(3)盲道虽可提示该道路的变化,但是不能提示环境变化。在盲道设计中使用盲道北向砖可以起到指示地理方向的作用。在道路节点及盲道两侧等位置,设置使用盲文指示的导盲路牌,方便盲人判断所处的环境。
2.2横断面的设计
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中央/机非隔离带和路缘带等都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关键。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①将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作为考虑标准,在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下,合理制定机动车道宽度。②在对于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原有的车道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③优化隔离带及各种车道的分配比例。④考虑环保和行人、车辆的安全问题,调整中央隔离带以及绿化带的布置形式。⑤对于道路现状的改造,可以分期进行。
2.3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主要考虑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排水。绿化带的排水设计,常用的模式是渗沟设计在中间,用混凝土将底部和两边封住;集水井的设置相邻间隔是40m左右,通过管道将水引进雨水系统。车行道的排水设计,机动车采取双坡排水模式,路面积水主要通过在道路两边的固定间距上设置雨水口,同样是通过管道将路面积水引进固定位置中。人行道排水设计,人行道的横坡坡度是朝向车行道的,根据两侧地势的不同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土墙,为了防止挡土墙上的水流向人行道,还需要在挡土墙上设置截水沟。
2.4道路绿化设计
在设计道路绿化时需注意绝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在路段和交叉口都需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視距。在公交停靠站附近,还需注意树干的高度对过往大型车辆的影响。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活动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及活动内容满足大众各种需求,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休闲娱乐及生态系统。
2.5生活性街道设计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道路交通中最为复杂的路段,此种街道人车混杂,最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因此,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必须要重视对生活性街道的设计。在标线标志方面,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路面,合理布置停车位,确保交通的通畅度。同时,要充分利用引导和限制性交通设施来控制生活性街道的车流、车速,引导车辆顺利通行,以此换取更多的行人活动空间。此外,还可以通过在道路中间或两侧等适当位置种植树木,实现梳理交通,增强景观个性的作用。
2.6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设计是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和能耗密度标准,确定最节能的布灯间距、光源、供电路线、控制系统等等。这就要求道路照明工程师不但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较全面的技术素质,能掌握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参考文献
[1] 徐志强,李梅.试析宜居城市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3).
[2] 张艺霞.沈阳市市政道路结构研究[J].公路,2007,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