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花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其具备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灵活性较大等特征,在新技术背景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需要紧随潮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我国教育发展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就《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更加综合,生产设备更加先进,操作更加智能,生产管理更加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难度,传统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发展需求,所以创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創新学生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学是学生的主要目的,除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工程问题。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讲授,知识讲授固然重要,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不容忽视,教师既要讲授知识,也要创新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水平,并要将这些视作自身的主要责任。
创新课堂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转繁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直观的演示、合理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质量;第二,机械制造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熟读各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融合,丰富《机械制造基础》内容,加深学生对各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三。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与先进技术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注重现代企业中先进管理、设计、制造及其发展的介绍,还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科发展需求。
加强实习教学
就《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来说,实习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旨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兼备丰富的理论技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教师应将此要求视作实习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无论是生源特征还是实践水平都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有着直接影响,我国不少学生都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工业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这些都增加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习教学的难度,面对种状况,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提供相应的实践基础练习,提升实验的开放性、目的性、设计性等,将一些与某一章节不适宜的实验融合成综合实验,突出实践课程的学习,主要涉及常用设备的结构与功能、基本操纵技能、先进制造设备讲解的教学。
注重课外教学
事实上,很多人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错误观念,即人们认为《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课就应该在课堂进行,实习就应该在工厂进行,实验就应该在实验室进行,所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被划分为了两个教学部分,即课堂教学与实习工厂教学,且这两部分教学相互独立。在新技术背景下,除了要开展这两部分教学,还要注重课外教学,实际上,课外教学对学生主动能动性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与实习工厂教学难以取代的,在课外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既扮演者提供教学信息的角色,又扮演着组织教学活动的角色,完全处于自主状态。教师应抓住此时机合理指导学生,转传统的课外作业形式为课外教学,课外教学主要涉及分小组讨论、校园网上模拟、小设想、设计等内容。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信息时代背景下,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基础要求,依据课程特征适当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础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多种教学资源优势,在了解与掌握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并有效应用于教学之中,此课件有效结合了文字、视频与图表等,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有效进行放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新型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讲解处理重要技术与难点的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从而更好地发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作用。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正在创建一个新型教学环境,即促进数字化与智能化有效结合的环境,《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行需要构建于此环境之上。新型教学环境下,人们除了需要先进教学模式与手段,还需要重新考察与指导课堂教学涉及的各环节及领域,从而推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和先进管理、技术等的有效结合,为教学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