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现主义音乐起源于二十世纪的德国,不同于以前音乐流派的传统审美,音乐变得尖锐、不协和,不再美好、和谐。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的勋伯格建立的12音体系,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及后世的作曲家们。本文从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产生的根源说起,分析它的美学特征、创作手法,并对其演奏技巧表明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表现主义 美学特征 创作手法 演奏技巧
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处于一个苦闷的时代。这时候生活在西方的人们,正经历着许多苦难,人们不安、迷茫、情绪扭曲,对生活失去信心,日子过得如行尸走肉般。战争和暴力在消磨这人们的人性,人们的价值观都被战火摧毁了。人们看不到对未来的希望,看到的只是到处都是扭曲的灵魂和冷漠的面孔,人类陷入精神危机和反复的痛苦中不得解脱。这就是表现主义产生的政治环境根源。
另一方面,当时盛行的“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都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人们开始思考,人性并不都是高尚的,也有阴暗的方面。压抑在心底的那些冲动、病态,还有资本主义对人们人性的泯灭,价值观的缺失都成为表现主义音乐所表现的东西。这样的政治环境和哲学思潮共同构建了表现主义音乐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表现主义音乐不再遵从传统的音乐审美。表现主义音乐不同于古典乐派,它不崇尚理性;也不像浪漫派那样喜欢表现美好向上的情感,它主张非理性的本能,热衷于表现压抑扭曲的病态心理。这与当时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压抑的环境中,必定会产生极端的情绪。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表现主义者认为世界都是丑恶的,所以其音乐是一种否定的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不同于印象主义,不再是对自然的模仿,也不再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而是主观感情的宣泄。在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中,占主导的是人的感情,人的内心世界,作曲家们努力追求的就是表现他自己。作曲家们把对现实的不满都化为强烈的内心情感,把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等全部表现在音乐中。不仅如此,不同于传统美学大多关注英雄人物和与命运斗争的人们,表现主义音乐更多的是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苦苦掙扎于生活的困苦中,发出呐喊。
艺术源于生活,虽然表现主义音乐缺少人们能接受的审美特征,无调性、没有细腻感人的旋律线条,没有美的内涵。但是它恰恰表现了当时人们压在心底的那些不易发觉的、压抑的情感。恐惧、心灵扭曲、绝望,这些都是真实的,也都是现实的生活所映射的。表现主义音乐打破了人们对音乐审美的定势思维,丰富了20世纪音乐的内容,拓宽了现代音乐的流派。
在表现主义钢琴作品中,有以下特点: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加以解决,突破传统调式调性的限制,不受传统和声的束缚,采用的和弦也不是人们可接受的协和和弦,节奏上更是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曲式结构也不再清晰。
作为表现主义钢琴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阿诺尔德·勋伯格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从开始的对调性进行弱化、转移,到最后的舍弃调性,建立了无调性音乐的新秩序。勋伯格还潜心研究出了十二音体系,拉开了现代音乐的帷幕。这种体系是把音阶中的12个半音排列成一个序列作为基础,纵横交织,编排成曲。在一个序列中,这12个音的任何一个音都不能重复,也不能缺少,也不会因连续而产生功能和声感。这个序列一经确定便可采用原形、逆行、反行和逆行兼反行四种形式出现在乐曲中,还可以上下移动一个音程。这样可以让作曲家充分发挥创作性,也让了无调性音乐作品还是有结构统一性。
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影响了同时期很多作曲家的创作。受其影响最深的应该要属他的学生阿尔本·贝尔格和安东·韦伯恩,他们都继承发展了勋伯格的12音作曲技法并发展出了自己的音乐风格。贝尔格创作的单乐章奏鸣曲(作品1号),整首乐曲频繁使用叠置的四度和弦和增三和弦,引用半音阶声部进行,以及不解决的和弦外音,调性概念大大模糊。贝尔格还结合了十二音创作技法和晩期浪漫主义中的情感表现,让人们看到这种抽象的音乐也有丰富的音乐情感和感染力。
韦伯恩的作品中音乐的长线条的流畅的旋律很少,大多是宽音程的跳进。音乐好像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只有若隐若现的零星的乐音。其实,韦伯恩是省略了装饰性的和必要的细部,把音乐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织体很节俭,曲式结构也很短小。他将十二音序列由勋伯格时期仅仅是音高上的序列上升到了节奏上的序列,为序列音乐的完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现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不管是在演奏技巧还是风格上都有了自己个性的发挥。多变不规范的节奏,不协和的和弦,耐人琢磨。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多的是作曲家的随意性、想象性。节奏的随意性,节拍的多变性,和弦的不协和,都让演奏者有了一个可以自己发挥的空间,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尽情描绘。
虽然演奏者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但是有一些演奏要素却是要遵循作者原意的。作曲家在乐曲开头写下的速度记号肯定是经过多次斟酌而确定的,是最能表达他的意图、塑造音乐情感的速度。所以演奏者要理解速度记号的含义,严格按照速度记号去演奏。表现主义钢琴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会故意打乱强拍位置,将重音移位,打破常规强弱规律,使音乐鲜活起来,演奏时要注意强拍记号,而不是按传统强弱规律去弹奏。表现主义钢琴音乐作品的旋律线条不明显也不连续,经常会交替出现在左右手上。我们演奏时,要特别留意那些细部线条的旋律,充分表现复调声部交替的特点,手指贴键,保持自然的音色,将节奏的过渡处理得流畅、一气呵成。
20世纪以后的钢琴音乐,在风格流派上呈现出纷繁复杂、各树一帜的局面。作为20世纪重要的音乐流派之一,表现主义钢琴音乐极大的改变了近现代的钢琴音乐,它带给我们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它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汲取其美学观念中的创新精神,丰富我们对世界钢琴音乐风格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沈佩伟.试论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主导原则[J].邯郸学院学报,2013,(03).
[3]王文霞.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必然性及原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易佳欣,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艺术表演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