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花
[摘 要] 玉米是全县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以粘虫为主的玉米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对玉米正常生长带来很大威胁。为此,研究提出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玉米安全生产,确保粮食丰收。
[关键词] 临夏县 玉米 常见病 玉米螟 黑穗病 防治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58-01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030.5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降水量640.5毫米,农业播种面积达50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中药材、蔬菜等农作物。玉米作物是全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全县玉米面积达1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4%,占粮食面积的46%,玉米作物病虫害防治不但关系玉米的丰欠,还关系全县粮食产量的高低。
1 临夏县种植玉米现状
临夏县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可分为北塬灌区、干旱半干旱区、高寒阴湿区三种类型,全县现辖25乡(镇),219个行政村,玉米种植遍布全县各乡(镇)。目前,种植玉米17万亩,其中,旱作区乡镇全膜双垄覆沟播玉米11.14万亩。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金穗3号、4号、酒单4号、预玉22号、等品种,其中金穗3号、4号,酒单4号等中早熟品种主要在西南片乡(镇)种植;豫玉22号中晚熟品种主要在北塬片灌区、中部川区乡(镇)种植。
2 玉米常见病及其防治
玉米作为临夏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见病也较为普遍,主要集中反应的病害主要为玉米螟、玉米黑穗病等,虫害主要是粘虫危害。
2.1 玉米螟
2.1.1 玉米螟。玉米螟又稱玉米钻心虫,是世界农业大害虫,幼虫群聚食心叶,嫩叶;稍大即蛀茎蛀果,一生经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
2.1.2 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严重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长,受害的玉米苞商品价值下降,经济损失大于产量损失。其以幼虫蛀茎取食,破坏组织,造成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风折倒伏,甚至颗粒不收,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防治技术
2.2.1 化学防治
2.2.1.1 心叶期是玉米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螟虫危害的盛期,可与心叶中期和心叶末期防治。防治以1%幸硫磷颗粒剂,1%1605颗粒剂,0.5%林丹粒剂等施药,亩施药4-5kg。
2.2.1.2 穗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可用50%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滴穗,每穗滴2ml;也可在雌穗顶端,穗上2个叶腋,穗下1个叶腋和雌穗着生叶腋撒施1%幸硫磷颗粒剂。
2.2.1.3 药物不定期喷施:可用18%杀虫双400ml加8%敌敌畏200ml兑水喷施,也可用3%乐尔颗粒剂0.5kg,施与喇叭口或玉米花丝吐出处。
2.2.2 其他防治
2.2.2.1 推广秸秆还田或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以减少或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
2.2.2.2 实行轮作、间作等耕作方式,采收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及叶片等措施,减少虫源。
2.3 黑穗病
2.3.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狗尿胎”、“灰包”等,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小花雄花的全部或部分小花受害,花器变形,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瘤,呈灰褐色破裂后散出大量灰粉,受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黑穗受病外观短粗,苞叶叶舌长而肥大,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物。
2.3.2 病害症状:黑穗病一般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受害严重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幼苗分蘖增多呈丝生状,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黑穗病从侵染玉米幼苗到成苗,具有来年传染性,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2.3.3 黑穗病传播途径
2.3.3.1 主子传播。黑穗病病原菌为孢堆黑粉,该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则混入粪肥或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土壤带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2.3.3.2 土壤传播。黑穗病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土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
2.3.4 黑穗病发病原因
玉米黑穗病无再侵染,发病程度取决于品种的抗性,菌源数量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2.3.4.1 品种抗性:品种间抗性差异大(但无免疫品种)。
2.3.4.2 菌源数量:连着地发病重,因连作土壤中的菌量会迅速增加。
2.3.4.3 环境条件: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病菌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土壤含水量20%时最宜侵染。
2.3.5 黑穗病防治措施
2.3.5.1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措施。选择种子时,应选择抗病性强的杂交种。
2.3.5.2 种子处理: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玉米黑穗病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拌种、侵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方式。一般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较好。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7%用量拌种。选用包衣种子也是一种很好的防治方法。
2.3.5.3 及时拔出病株:玉米黑穗病在苗期已表现症状,随叶龄增加,特征也愈加明显。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拔除病苗、可疑苗。拔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拔除病株,彻底扫残。拔出的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2.3.5.4 合理耕作、轮作。可间作、套作,忌玉米多年连作,可与蚕豆、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作物合理轮作。
2.3.5.5 适期播种。忌过早种植,一般在土壤墒情好,清明前后可播种,播种宜深浅一致,覆土薄厚适宜。
2.3.5.6 推广新技术。可运用地膜半膜覆盖侧边种植,也可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也可用宽膜覆盖一膜三行种植
2.3.5.7 施用熟化肥。肥料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减少土壤病菌来源。同时,要及时清洁田园,秋季深翻土块,减少病菌来源,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2.3.5.8 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部门要加强外地调入种子的检疫,做好种子产地调查,防止由病区传入带菌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