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晓
摘要: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16年上海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上海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协整关系,二者的动态调整机制可自动实现长期均衡。上海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对上海市财政收入三次产业进行分析。
关键词: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46
1引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GDP和财政收入是两个核心指标。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力的重要指標。GDP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一国经济增长的水平,是国家在一定时间里的所有输出和服务值总和,是衡量经济总体状况的一个标准。近年来,许多评论者们赞叹着北京的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猜测北京将会超过上海成为中国新经济中心,但在2016年,上海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GDP增速达6.8%,比北京和全国都高出0.1个百分点。2016年上海在名义增长率上比上一年增加2501.16亿元,GDP为27466.15亿元,增加了10.02%,成为全国第一。上海GDP2015年名义增速为5.96%,2016年上升到10.02%,发生了翻倍的变化。在财政收入的增速方面,2016年全市财政收入稳居全国第一,为6406.13亿元,同比前一年增加16.1%。但是考虑到财政收入与GDP的核算指标不相对应,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统计口径不一,部分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不存在直接关系。财政收入和GDP同时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参数,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出促使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本文将采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协整理论,选择上海市1978年到2016年的最新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关于财政收入和GDP做了许多研究。庞瑞芝,张志超(2002)对我国GDP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丁文斌(2003)利用协整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北京市CZSR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王玉华、刘贝贝(2009)对山东省财政收入和GDP进行协整分析,认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何凌云、胡振虎(2013)关于CZSR的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林国立、尚菲和张涛(2015)对蚌埠市财政收入和GDP增幅的差异性进行详细的分析;王玉芳(2016)对兰州市财政收入和GDP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兰州市GDP是财政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从中我们发现对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的上海市的GDP和财政收入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
2实证研究
2.1选择样本数据
本文样本数据来自于《上海统计年鉴》,是上海市1978-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CZSR)。
首先对CZSR和GDP进行自然对数变换,这样做有利于消除趋势线性化和异方差现象,变换后二者分别用LCZSR和LGDP表示,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1978-2016年LCZSR和LGDP呈现上升的趋势,显著不平稳。再对二者进行一阶差分,差分后用分别用DLCZSR和DLGDP表示,如图2所示,较为平稳。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当滞后阶数为1,显著性水平为1%时,财政收入和GDP有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2或3,显著性水平1%时,GDP是引致财政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但财政收入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
3得出结论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看到,上海市的财政收入和GDP都具有非平稳性,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税收和GDP密切相关,财政收入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税收。实际上,国家分配政策深深的影响着财政收入和GDP。就误差修正模型来看,在宏观层面上财政收入与GDP的线性关联存在,即在“时间上足够长,空间上足够大”的宏观背景上财政收入与GDP才存在线性关联。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长期内上海市的生产总值(对数)每增加或减少1%,同期的财政收入(对数)将增加或减少1.2451%,说明GDP的增长率小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原因包括GDP是核算数,财政收入是征收入库数;GDP增速是用可比价格计算的,而财政收入是以现价计算,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动不一。凡是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特别是90年代以后,GDP实际增长率总是大大低于GDP的现价增长速度,并由此导致凡与现价相关的GDP实际增速大大低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看出,上海市GDP是财政收入的一个决定因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发展速度能够增加财政收入。其中财政收入来源于三次产业,国民经济各产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差异造成不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同。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既会决定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又会影响财政收入的总量。2016年,上海市财政收入6406.1亿元,比2015年增长16.1%,相当于深圳的两倍,2016年地方财政上海增长16%,高于深圳、北京,远高于广州,同时上海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1847亿元。2016年,上海的第二工业占比是29.1%,增加值为7145.02亿元,同比上一年名义增速增加了0.5%,而第三产业占比是70.5%,增加值高达19362.34亿元,接近第二产业的三倍,名义增速高达14.5%。成为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服务业城市。在第三产业中,住宿与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名义增速均低于GDP增速,真正起决定作
用的是金融、房地产与信息技术,其中金融业影响最大,其名义增速达18%,增加值为4762.5亿元。2016年工业持续萎靡,GDP和财政收入却形势大好,说明第一产业对于上海经济来说地位下降,三产比重具有了绝对优势。上海花了11年使三产比重从50%到60%,而只花了4年时间从60%到70%,显示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正在慢慢脱离“上海制造”,而以强劲的态势开始三产的发展。在税收方面,上海经济的三产化更明显,上海财力中服务业的贡献已超过80%。上海服务业带动。总部经济效益等使得上海财政效益较好,2016年GDP增速为6.8%,财政收入却高达161%,高经济质量带动财政收入增幅。不过对上海来说,快速三产化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利之处,其地租、物价等运营成本会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将继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庞瑞芝,张志超.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实证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3):5456.
[2]丁文斌.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整关系分析[J].北京统计,2003,(8):4950.
[3]韦邦荣,杨玉生.中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1).
[4]王玉华,刘贝贝.山东省GDP与财政收入的实证分析田[J].东岳论丛,2009,(7):5353.
[5]何凌云,胡振虎.我国财政收入超GDP增长的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13,(6):6468.
[6]林国立,尚菲,张涛.蚌埠市GDP与财政收入增长关联性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5,(3):179133.
[7]王玉华.兰州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