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2017-06-15 18:14:08吴秋萍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下肢

李 萍,吴秋萍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二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品管圈在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李 萍,吴秋萍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二科(江苏 江阴 214400)

目的 将品管圈(QCC)应用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患者DVT发生率。方法 8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QCC干预组(QCC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流程进行,QCC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QCC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DVT发生率。结果 QCC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χ2=5.118,P<0.05)。DVT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χ2=4.436,P<0.05)。结论 QCC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DVT发生率。

品管圈;深静脉血栓;骨科;健康宣教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下肢DVT可影响患者下肢功能,轻者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可继发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减少DVT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2]。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具有互补工作关系的人们自发组织的团队活动,旨在共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而实施最佳护理服务的方式[3]。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二科自2014 年1月开展QCC干预用于患者DVT评估和预防管理的实践,开展2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就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二科2014 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DVT患者80例,其中颈椎骨折25例,胸腰椎骨折15例,下肢骨折40例,所有患者均经该院影像科CT或MRI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1~75岁,平均(56.2±5.6)岁,所有患者均无DVT病史,意识均清楚,参加本项研究前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QCC干预组(QCC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疾病种类、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流程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协助患者每4h进行翻身并变换体位,向患者宣讲下肢DVT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常规采取静脉留置套管针,加强静脉输液通路的管理,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操作;QCC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QCC流程,具体内容包括:①主题选定:选定7名护士组成的QCC,圈名为“骨舞圈”,骨舞取“鼓舞”的谐音,寓意在患者住院期间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日站起。由组员提出目前护理中急需改善的个问题,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本圈员的能力4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以“5、3、1”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4]。②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本次活动步骤,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配等,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确定QCC活动时间。③现状分析:设计调查问卷,为调查资料、数据收集期,共收集骨科患者80例资料。召开会议讨论骨科患者DVT健康宣教不到位护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投票。④对策拟定:组织圈员集思广益,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依据可行性、圈能力进行对策拟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行3分,差1分。全体圈员决定以13分以上为实行对策,依据对策的共性合并为3个对策。将改善重点聚焦于:提高护士专业业务水平和健康宣教的落实;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完善DVT健康教育工具;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及教育力度,量身定制康复计划。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DVT的发生率和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我院自制,问卷中包括护理服务的及时性、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四个评价维度,每个评价维度均为1~4级(1~4分),评分由高至低分别表示很好、较好、一般、差,问卷最高分为16分,>14分为十分满意,9~14分为满意,<9分为不满意。对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按常规发放问卷,均全数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QCC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DVT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和DVT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骨科手术后由于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或制动,下肢长期处于不能活动或被压迫状态,导致血流变慢,而麻醉刺激又会使下肢静脉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降低了静脉血管的收缩功能,因此容易导致骨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5-6]。

QCC流程主要通过PDCA 循环的不断反馈和完善DVT 预防管理的流程,通过圈内广泛讨论科学而系统地制定了规范的功能锻炼的方法[7-8]。主要措施有:①提高骨科术后健康宣教的有效落实。圈内工作人员通过召开“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讨论会,详细讨论DVT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早期临床判断的重要性,将DVT健康教育内容以必须掌握的项目列入专科训练手册;改善工作流程,规定每天14:30~15:30 为健康宣教时间,组长加强督查,督促护士在观念上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完善DVT健康教育工具。通过QCC的有效运作,逐步扩大到对科内所有护士的培训,建立统一DVT 预防管理宣教标准,采用同种疾病现身说法和DVT 预防健康宣教单结合进行宣教,现场演示康复锻炼方法、日常保健注意事项等;完善质控表,每周三组长进行健康教育质控,通过现场互动,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及教育力度,量身定制康复计划。责任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宣教,介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护士客观评估患者疼痛,正确管理疼痛,与患者经过充分沟通后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使用健康宣教单,一对一分时段宣教。责任组长每周进行质控患者功能锻练的方法、时间、锻炼量是否达标;护士长进行随机质控。

本组结果显示,经QCC干预的患者不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QCC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能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使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1] 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2] 方曙静,刘梅,许勤,等.品管圈在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3):24.

[3] 王灵晓,姚瑶,李冰冰,等.品管圈在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 26(21):2 845-2 846.

[4]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5] 张学辉,喻姣花,褚婕,等.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及展望[J].护理研究,2014, 28(11):3 982-3 985.

[6] 杜鹏,王文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12(4):60-62.

[7] 飞雪.于燕燕.徐枝楼.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8] 桂莲,余桂珍,廖敏芳,等.品管圈管理用于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32):95-96.

责任编辑:牟冬生

李萍,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护理。

R473.6

A

1008-8164(2017)02-0087-02

2017-02-26

猜你喜欢
品管圈骨科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