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王玉华
2016年泰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王玉华
名师简介
王玉华,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请以“学着这样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我们可以从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来看这道题。
文题“学着这样做”是已知的,先要从短语结构上去认识它。这是一个以“做”为动词中心语的短语。显然,“做”是关键词。“做”有多种解释,但“某种实践行为”是它的基本意思。怎么去做?有两个限制语必须注意。一是“学”。“学”有“尝试”“效仿”的意思。当然,不是机械地仿,而是仿中有创。二是“这样”。这个词给考生留下了广泛的选材空间,它指代生活中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人做的无数事情,只要有意义、对“我”有启发就行。
题目告诉我们,这篇作文实际上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这样”对应的别人的故事,一个是“学着”“做”的“我”的故事。两个故事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或精神价值。“我”的故事能反映出“我”在认识上的提高或精神上的成长。“这样”维系着前后故事的逻辑关系,“学着”暗含主体行为的方式,“做”落实主人公的体验过程。
题目的未知部分在于隐去的成分和考生自我建构的立意、选材等。
“学着这样做”,主语是谁?向谁学?显然都不是唯一的。他们可以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人。当然,若将主语指向“我”会更好一些,这样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隐去的成分确定了,材料也就基本确定了,记叙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等也就确定了。
而未知的“立意”,则是考生审题的关键。立意需注意:应体现正面的引领,而不能写学着做违背诚信、摧毁人性善良、放纵对自身约束的事情。当然,考生也可以“学着这样做”来立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不同的“学着这样做”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正面引导读者要从善、从真。这是议论文的写法,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
本次考场作文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立意的高下,而低分作文则在立意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立意平庸,选材低幼。
不少考生选择写记叙文,这比较容易扣题,但由于缺少独特的生活体验,缺乏深入的思考,因而选材上存在陈旧、单一化现象。
比如,有的考生写自己受到一则公益广告的影响,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奶奶端洗脚水,想以此表现关心长辈这一主题。虽然立意的价值取向没有问题,但角度不新颖,再加上语言苍白无味,文章自然流于浅俗。
有些作文则像小学生在编故事,人物形象单薄,记叙水平不高,思想也没有深度。材料虽然不完全受立意的限制,但好的材料可以丰富、深化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这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要诀。
还有的作文在用语上出现了低幼化倾向,比如“河水也唱着欢快的歌为我高兴”“老天好像为我流下悲伤的泪水”等。
2.立意错误,选材欠妥。
考场作文立意错误不仅有对材料或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不准确的问题,而且包括立意的方向问题。立意要健康,要多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即使是抒真情,也要跳出个人消极情感的泥淖,表现出美好的情怀。情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美好与丑恶之别,唯有以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情感去引发读者共鸣的作文,才能称得上是优秀作文。“真”而不“善”,“真”而不“美”,都是写作的大忌。
“学着这样做”这道题的选材范围很广,但有的考生恰恰忘记了作文与做人的原则,忘记了作文应该立德。虽然我们现在不强调写道德文章,但作文中基本的价值观还是要有的。例如,有的考生反向立意,写学着别人谈恋爱、学着别人违背诚信做生意获得“成功”等,在“领异标新”之时,其实已经将学的对象弄错了。
3.立意空洞,选材贫乏。
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以议论为主的作文中。这些作文空发议论,“这样”得不到落实,只写“学着做”。有的考生边叙边议,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而叙述的材料又多是语文、历史教科书上的例子,比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地“做”、赵普为国呕心沥血地“做”,最后只是在结尾处点点话题、“贴贴标签”。
鉴于不少考生在作文立意上出现了问题,我想围绕“意趣”“意义”“意韵”三个词语给同学们做一些指导。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作文立意逐渐攀高、渐入佳境的过程。
先谈“意趣”。一篇作文,无论是选择的材料,还是文章的立意,首先要做到有意思、有情趣。平淡无味,怎能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材料的有趣是立趣味之“意”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努力选取生活中有趣味的、有独特体验的素材。
源于生活是作文有意趣的前提条件,凭空捏造必然难以做到细致动人,作文也就没有真实感,让人看了觉得寡淡无味。所以,同学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地方,善于在平淡中锻造形象,写出审美情趣。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家庭、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比如,学奶奶煮粥时的耐心、学老师做实验时的严谨、学同学阅读时的认真、学别人考前的减压方法……同学们要选出清新活泼、生动有趣的生活图景,这样,立意才能有意趣。
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写自己看到农民插秧倒着走,于是悟出了“以退为进”的道理,并将其运用于学习中,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的立意就不仅有趣味,而且有意义。运用这样的思辨意识行文,文章自然会让人耳目一新,显得情趣盎然。
再谈“意义”。所谓文章有意义,就是其反映的主题深刻,对人有启发。同学们要能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别人未见或未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说一些空泛的、肤浅的话,叙一些平淡的事;或者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述的观点要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比如,本次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写了一则相似的材料:看到小区里一对相互搀扶着的老人,自己对此有所感悟。有的考生写自己学着去做关心老人的事情;有的考生写自己像老人一样,学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还有的考生写自己学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第一类考生只写了事情的表面,这是大部分人都会看到的一层;第二类考生想得远一些,既看到了关系,也看到了发展;第三类考生则将其上升为抽象意义上的精神。显然,第三类文章更深刻,也更有意义。
这个例子告诉同学们,要使文章立意有意义,需做到四个“一点”:站高一点,将普通的事情或问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看远一点,有些素材不能只看到眼前,更要看到更远的将来;挖深一点,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具备由具象到抽象的提炼能力;放大一点,生活很平凡,但要善于对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可以通过虚构使材料更有感染力。
当然,立意有意义还表现为立意健康。像“学着这样做”这道题,就应该叙述真、善、美的故事,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最后谈谈“意韵”。意韵指的是作品的神韵给人带来的回味。表达生动、含义隽永,这样的立意才叫有意韵。以“学着这样做”这道题为例,要想让文章立意有意韵,则内容上需反映高尚的人文精神或文化精神,比如人的尊严、价值,对生命的尊重,对美的追求等;表达上,应具有人文底蕴,能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要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提炼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如果“这样”反映的内容不具有以上特点,甚至处理表面化,文章就会缺乏意韵。
学着这样做
★一类文
灰白的“被子”覆盖住了整个天空,压得空气挨挨挤挤,好不沉闷。我软塌塌地走进房间,打开顶灯,瘫坐在沙发上。连续几场测试失利让我心情黯然。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也曾披着晨光朗读,也曾挑灯夜战漫游题库,可这样做不仅没能改变成绩下滑的趋势,反而使我更加迷惘。我似乎走入了学习的死胡同,期待着某条小巷能带我走出困境。
烦躁充斥着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扫视房间的每一隅,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浮尘,唯独那一角——专属阅读的一角,仍然发散出我拒绝不了的熠熠光芒。
仿佛受到一股魔力的驱使,我起身踱向书柜,翻出了几米的绘本《星空》,封面上仍是熟悉的那幅画:沉寂无波的水面上,两个孩子躺在小舟里,以肘枕首,仰望星空,虔诚地祈祷着;而星光,也毫不吝啬地亲吻着他们。画面中引人注目的几个镀金字“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显赫地映着灯光。小时候,我根本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只是惊叹于画面的精美。现在重温这册绘本,我希望能有新的感悟,于是,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倾心阅读。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追寻童年的历程。她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回到农村找寻童年,却因一场大病不得不重回城市。瓜果的清香萦绕鼻间,父母在为自己不停地忙碌着。这些让她顿然醒悟:原来,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开头通过写景烘托心情,为下文叙写故事做铺垫。一句设问,既留下解决问题的悬念,也暗扣“这样”。
以简洁的语言回顾、交代事情的起因,继续为中心故事做铺垫。
这既是暗淡之后的亮色,也是精神的亮色,成为故事的转折点。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历史。小作者以阅读来努力促成自我的领悟,立意不同一般。寥寥数语,抓住了绘本内容的精髓,表达疏密有致。
以小女孩的故事诠释了一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所暗含的哲理成为“我”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重要因素。文章的两条线在这里巧妙交融。
读到这儿,我忽然明白了封面上那句话的含义:面前的阴影是由背后的阳光投来的,阴影与阳光共存,正如挫折与希望共存一样。
其实,我早该意识到,生活之路本就充满鲜花与荆棘,挫折与打击无法避免,但只要不断地尝试不同的方法,总有一天,尝试会变为突破,挫折也就变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刚才苦闷于不得其解的我,心情顿时明朗了起来。阅读,使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受。
阳光不知何时悄然爬过窗台,与我并肩而坐。
未来的日子,无论学习怎样紧张,我都会不忘阅读,学着那一次,用阅读解答心中的困惑。让阳光爬过窗台,和书籍一起轻抚我的指尖,温暖我的心……
总评
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立意的新颖。当许多人都在写学着别人去关心他人、去感恩别人时,小作者却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促成自己的精神成长作为写作素材。这样的立意无疑是独特的,也是有意韵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都可以学着这样,通过阅读获得精神上的领悟,从而解决困难、走出困境。文章在充分酝酿了学习中的困惑之后,再写阅读的故事和感悟,最后水到渠成,点出“学着这样做”的收获和意义,思路清晰。环境是人物情感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在这方面,小作者描写得很充分,无论是寄寓自己苦闷心情的沉闷的空气,还是寄托明朗心情的阳光,都显得自然而贴切。
学着这样做
★二类文
天空渐渐阴沉了起来,铁块般的乌云如山一样连在了一起。
刚刚考完英语口语,我站在校门口等着妈妈。同学们一个个地被父母接走了。虽是阴天,他们聊天时脸上仍洋溢着笑容。我站在路边,遥望着远处黑漆漆的天际,并且不时地左右张望,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而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乌云压得更低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乌云似乎要将整个城市吞噬。下雨了,地上的水越积越深,我心里的埋怨也越来越重。雨点渐渐变密了,我只能跑回传达室避雨。
“哎,你也没走?”正巧遇到了我的同桌。
“嗯,我妈没来。”
传达室的保安看我们等了好久,便让我们去打个电话。我急忙拿起听筒拨号,她似乎也没有要跟我抢的意思。我拨了几次,都拨错了,屋子里回荡着我敲击按键的声音。
“妈,你怎么还不来?我都等了好久了。”
“来了,我车坏了,你再等等,马上来。”
“那你快点。”
我心里是满满的抱怨,就问同桌为什么不急,她却说,她妈妈不来肯定是有事,急了也没用。
她拿起听筒,慢慢地拨通了号码。
“妈妈,你在哪儿?……哦,知道了,那你路上慢点,我在传达室等你。”
听到这话,我很惊讶,原来,老师喜欢她不只是因为她成绩好,更因为她懂事。为什么我做不到呢?我真的应该学着她这样做。
乌云烘托了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故事中的人物的出现做了铺垫,似乎暗含着欲扬先抑的构思意图。
同桌、传达室里的保安是陪衬,小作者将势蓄得很足,力图使后面的表达显得更有张力。按键时的乱烘托出“我”心里的急,很巧妙。
小作者在这里点出了“这样”指代的内容。“她”是
我们聊了一会儿考试的内容,她的妈妈就来了。她走后,我就想着如何改变对妈妈的态度。这时,传达室的电话声打断了我的思考。
“妈妈车还没修好,你再等等啊。”
“哦,没事,我不着急,你路上注意安全。”说完这话,我心中感觉踏实了许多。
这时,雨停了,乌云渐渐散去,隐约还有阳光照在积水上,真美。
学着她这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阳光将永远驱散我心中的阴霾。“我”的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人物,所以,前面只写“她”淡淡地“一问”和间接地“一说”,显然形象不够丰满。建议:初写同桌时,可添加对其平静的神态的描写,从而与“我”的埋怨形成对比;“我心里是满满的抱怨”这一段可将对“她”的叙述改为直接描写,比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故事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对“学着这样做”的内容的表述,立意很准确,也有一些意义,但学着做的经过只是一个电话的对话内容,这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建议:这里除了写“我”的语言,还可以添加一些“我”的动作或神态,以充实“我”是如何学着做的。
这里的写景不仅呼应了开头,而且暗扣了人物情感的变化。
总评
就整体看,本文有情节、有波澜、有细节、有体会,尤其是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烘托作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文章中也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一是构思过于简单,立意过于平淡。等妈妈来接自己放学,这类素材本身就很平常,如果不加提炼,将其基本原样地搬进文章,很难立意深刻,因此,需要做一些艺术化的加工,将材料进行深挖。二是影响“我”的人的形象过于单薄,没有充分描写。三是“懂事”这一主题揭示得过于直接,使文章失去了意韵。四是铺垫的篇幅相对较长,而“我”领悟之后的内容写得过于简单,详略安排失当,导致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不够。
学着这样做
王玉华
清脆悦耳的铃声响过,我便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走进我的校园”。
转过身,那熟悉的画面又一次出现:所有的人都在为作文的选材冥思苦想着。他们的姿势古怪极了:有的把手插在头发里,目光在脚尖附近游来游去;有的把脸贴在桌面上,想借用这冰凉的桌面来冷静冷静自己的脑袋;有的索性把头埋在语文书后边,只露出两只绝望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上的作文题。
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心里都会产生一阵隐隐的痛:作文课为什么会变得让学生如此痛苦不堪?我们能不能有一些突破,让作文课变得更开放一些?
和煦的风吹在脸上,却消解不了我内心的纠结。我不禁看向窗外。楼前那棵高大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的银杏叶正向教室这边蔓延过来。看到这生机蓬勃的银杏,我突然想到在这里工作的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老师曾经上过的一堂作文指导课——“银杏树下的激思”。那堂课,精神抖擞的洪老师站在校园南首的那棵银杏树下,以一句“巧了!你们看,一位校友正向银杏树走来——”来激发学生想象“十年后,我站在古银杏树下”,看着向银杏树走来的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表现。那堂课,洪老师深情演绎了老华侨双手在银杏树的躯干上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摩挲,并摸出一块手帕拭泪的动人场景;那堂课,洪老师拾起地上的黄叶,满怀深情地吟出“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那堂课,洪老师通过自己演、让学生演,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表达心中的激情。
我为什么不学学洪老师这样,也到银杏树下去上一堂作文课呢?
于是,一个决定在我心中酝酿……
我满面春风地站在讲台前。
“同学们,这堂作文课的题目是‘走进我的校园’。”
“唉……”学生满脸的无奈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这一次,我想带大家到阳光下去写作。”
“阳光下写作?”学生一脸的疑惑。
我继续说道:“写作之前,我先带同学们参观校园,然后再写作文……”
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欢呼起来。
我控制了一下气氛,向他们讲了一些要求以及观察、写作的方法,话刚说完,他们就像欢快的小鸟,飞出了教室。
时值春日,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阳光灿烂地垂照下来,映得银杏树更加葱茏。这样的美景,忙于功课的学生常常无心观赏,今天,他们倍加珍惜这次徜徉在绿树丛中的机会。他们注目沉思,专心记录,讨论交流……
几十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同学们纷纷交上了自己的作文。科代表的作文簿里还夹带了一张纸条:“老师,这样的作文课真敞亮。以后要多上哦!”看着那调皮的文字,我笑了。
这次作文课,我学着洪老师的样子,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必要的引导,让他们在和谐、自主的状态下抒写自己的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这块土地上,银杏树陪伴了我十年。今后,对每一届学生,我都会学着洪老师的样子,安排一次银杏树下的作文课,让作文课成为学生快乐表达的园地。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其实不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题二:在“那一年,我和你一起 ”的横线上添上恰当的词语后,按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