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维信用理论对促进慈善公信力的现实意义

2017-06-14 07:50暨佩娟陈义兴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6期

暨佩娟 陈义兴

摘 要:公信力是慈善事业赖以发展之根本,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尽管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慈善公信力仍不甚理想,社会群众普遍对我国慈善组织的信任程度存在疑虑。鉴于此,以吴氏三维信用理论为基础,从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慈善公信力的本质属性,对东华三院在香港长久以来的良好公信力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契机,指出三维信用理论对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三维信用理论;慈善公信力;东华三院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189-03

一、东华三院概述及其公信力的建立

东华三院的创办源于一群热心公益的华人为了照顾流落于义祠里垂危病人而集资兴建的一所位于港岛太平山街的医院。及后当时的港督麦当奴颁布了《倡建东华医院总例》,正式创办了第一所华人医院,并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人口不断增长,九龙的广华医院和香港岛的东华东院也相继投入服务。至1931年,为加强三所医院的管理,合称为“东华三院”。并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扩大,东华三院已不仅仅提供医疗服务,也提供社会福利和教育服务,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耕耘,目前东华三院已发展成全香港最具规模的慈善机构。此外,东华三院之所能够成为香港民众最信赖的慈善机构之一,与香港政府主导的慈善政策,辅之以社会以及慈善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下紧密相连的。然而,东华医院在成立之初,其获得募捐资金主要是从理事会成员的个人捐款、行会年度捐赠以及筹募得来的,及后由于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得不由政府拨款予以解决运营基本支出。踏入20世纪70年后期,除了东华医院开办的医疗项目接受政府资助外,其他医疗和福利则主要通过公众和私人的捐款支持,并随着东华三院多年来对社会群众良好社会服务的表现,逐步积累东华三院在社会群众中的公信力,并使之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包括东华三院在内的慈善组织在社会上不断获得好评和赞赏,使香港逐渐形成一种浓厚的慈善文化、公益文化。通过这些慈善组织提供的良好慈善社会服务,全社会也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热情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社会氛围。也正是如此,香港被誉为“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人口之地域”[1],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慈善在香港不只是活动,更是薪火相传的事业。”[1]

毋庸置疑,经历了过百年的东华三院之所以至今仍经久不衰,与东华三院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社会中的积极反馈和信誉度等是息息相关的,也与东华三院多年来对社会默默耕耘、真诚奉献背后所日积月累的慈善公信力密不可分。

二、东华三院慈善公信力的构建——以三维信用理论进行分析

(一)一维信用:诚信度

所谓诚信度,是指信用主体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资本,一般来说,诚信度涉及信用主体的道德文化理念、精神素养、诚信道德等。根据吴氏理论,诚信很大程度又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香港与大陆同根同源,以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文化以及民间信仰习俗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源泉。而中国传统思想的“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小信诚则大信立”等无不渗入到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香港各阶层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除了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诚信也体现在信用主体的信用价值去向,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2],带有很强的内敛性和潜在性,一般透过社会行为作为载体反映出来。

在香港,尽管没有法律要求慈善组织公开财务报告,然而,大多数慈善组织都会自动自觉把自己的筹款活动、公益活动等相关信息在其网站中披露。而东华三院每年都主动在相关网络上公布其年度财务报告,这也反映了东华三院作为一个慈善组织主体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的负责任态度。包括东华三院在内的慈善组织很少出现腐败现象。东华三院一直秉承诚信作为自身慈善事业的价值取向之一,忠诚地履行自己的慈善职责。因此,绝大多数的香港市民也相信香港的慈善团体,也对这些慈善团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后续监督管理等有充分的信赖程度。

(二)二维信用:合规度

合规度更多的是体现在信用主体在遵守社会管理规定、行业规则、内部管理规定等的行为结果上,與诚信度不同的是,二维信用是一种硬性约束,而这些硬性约束多反映在规定、规则的立法精神和制定原则上。在香港,由于具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首先,香港社会福利署于2002年和2004年分别制定了《领导你的非政府机构—机构管制—非政府机构董事会参考指引》《慈善筹款活动财务监管指引说明》两个文件,前者主要通过加强董事会的责任意识,对董事会规定问责制度和机构管治,例如如何履行职务、确保资源从分利用、向服务对象和相关人交代工作成效等,并通过以上程序和制度以引导非政府机构各方面的有效运作和活动。后者则主要建议慈善筹款机构采纳一些基本监管措施,确保筹得的款项用于指定的用途,并确保所有收入和支出有详细的记录。同时,在文件中规定慈善组织架构必须有明确责任分级、权责分配以及问责关系,同时规定收取和使用捐款的注意事项等。此外,香港廉政公署制定了《慈善机构及筹款活动的管理》的防贪锦囊,其目的在于向慈善机构提供举办筹款活动的使用指引,并借此加强管治与内部监控。与此同时,在香港20世纪末政制改革中,社会服务功能团体首次在立法局获得议席,从而在日后关于慈善组织的立法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机构和慈善组织直接参与和讨论社会福利与政策方面的制定。

尽管香港目前至今没有一部慈善立法,香港法律对慈善组织的设立程序和条件比较宽松,特别是在经费和成员要求上,但由于香港法治化的程度较高,慈善组织除了外部环境的有效监督外,更多地体现在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行业准则、内部管理规章上。东华三院至今关于违法法律规定、行业准则等的丑闻凤毛麟角。在进行慈善公益事业过程中,大都如实遵守相关社会规范,从而使得违规率极低,提升其公信力。

(三)三维信用:践约度

在慈善主体中,践约度是指获得社会群众信任的资本,具体表现在慈善组织在使用慈善资金进行慈善活动时社会群众的反馈及满意水平,是否具备能为受助群众提供优质的公益慈善服务的能力,并符合慈善组织宗旨和慈善目的的实践行动,体现在慈善主体的信用价值取向和践约责任。

东华三院自诞生至今,其社会服务已覆盖众多领域,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服务,除了安老服务、复康服务、青少年及家庭服务以外,更涉足了满足祭祀、殡仪服务、殓葬设施等满足中国传统风俗需要等的公共服务,以及为残疾人士、低收入或单亲妇女、低技术或就业困难的中年人士等弱势群体开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的社会企业服务。此外,东华三院设立了顾问局、董事局,董事局下设执行委员会以及众多委员会,慈善组织内部也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董事会和执行单位实行分治,董事会主要负责决策安排,而执行单位主要负责如实按照董事会的安排贯彻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同时,为了加强慈善组织的践约度水平,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启动了“惠施·捐献文化”(WiseGiving),其目的是推动及提升慈善机构的问责性和透明度,通过多种渠道如文件检查、电话访问、会面或实地探访等来核实慈善机构的服务实践及报告真实性、管治水平及财务咨询等的准确性,并在完成核实后把相关资讯显示于“惠施网”,以便公众参考。“惠施·捐献文化”本身并不是募捐平台,仅仅是支持捐款人或基金会寻找合适的受赠机构。此外,作为香港慈善机构评级平台“明施慎选”(iDonate),在基于慈善机构的年报和核数报告等公开资料为基础,以慈善组织的营运效率和善款需求两个维度进行评级。

根据吴氏理论,衡量践约度的重要指标就是以违约率来表示和检验,这反映了信用主体遵守契约、履行诺言的执行程度。而东华三院在履行慈善事务从而获得良好的慈善效果,加上媒体给予慈善组织积极的宣传,使得东华三院一直都被广大社会群众所认可和赞赏,这也正好体现了东华三院在践约度上取得的良好效果。

三、三维信用理论对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益本身就是一种捐赠者的价值传递,而这种价值传递往往包括了捐赠者的多层心理价值取向。一是希望对社会的反馈,二是对慈善组织的一种信任,三是通过捐赠后的积极反馈从而获得心灵上的精神满足。而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往往表现在慈善组织在社会上公信力上。

信用是构建公信力的核心。信用作为资本,信用就像是人、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身份证[3]。同理,信用作为慈善资本,也是慈善组织对慈善事业的身份证。根据吴氏理论,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是一种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水平象征和表示,只有获得这种资本,才能被社会群众所认同,才能更好地与社会进行良好交往。而构成信用资本的正是三维信用的核心要素:诚信资本、合规资本、践约资本。而作为慈善组织,与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有着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其信用不仅仅关乎于慈善组织本身,也关乎社会群众对全社会慈善事业的一种信赖,慈善组织表现的一举一动和社会评价,都会深深影响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群众对慈善组织的评价,也很大程度反映着以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所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上。在现代经济中,有信用的人或企业,就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4]。慈善组织要获得更好的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资源,在于慈善组织是否具备被社会信任、相信的能力。公信力已成为社会衡量慈善组织优劣的重要尺度。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公众和企业慈善意识的增强,促进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公信力是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石[5]。

回顾我国,慈善组织在政府和民间双重合力和推动下,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已达到60万个[6],同比增长9.7%。然而,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一直受到社会群众的热议和关注,也是关系着我国公益事业得以良好发展需要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出现,我国群众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再次提出严重质疑和猛烈冲击。如果说公信力是慈善公益事业的生命,那么吴氏三维信用理论是反应这种公信力的具体写照和构成要素。在香港,除了东华三院以外,保良局、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公益金、红十字会等的慈善组织都构成了香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发挥着重大影响力,而影响力的背后,是以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三个方面构建的公信力为有力支撑。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关系到我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而公信力的提升更多地体现在信任的基础上,而取得这种信任很大程度在于慈善组织三维信用在群众心中的建立、反馈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练路.东方之珠:因爱而重,因慈而善——香港慈善公益事业纪实[J].中关村,2014,(2):32-35.

[2] 吴晶妹.现代信用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9.

[3] 吴晶妹.三维信用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5.

[4] 吴晶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时代所需[J].征信,2015,(2):1-4.

[5] 陈东利.论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3-27.

[6] 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

[責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