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数学课堂需关注教学细节

2017-06-14 15:15缪存安
新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因数细节交流

缪存安

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思考与研究。本文笔者从课堂语言、情感交流、知识呈现等方面的细节展开探讨。

一、课堂语言——清晰

以课堂提问语言为例。课堂提问的细节问题很多,诸如提问前的情感激发,提问时的表情、问题的表述,提问后的评价等都可归结为细节上的问题。其中,课堂提问中问题表述的“清晰度”的问题尤为重要。

清晰度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具体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以教师本身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可操作性强,以便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从而迅速投入学习活动,最后达成预期目的。语言模糊冗长的提问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进入问题情境,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一道涉及“怎样付8角邮票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列举了多种付钱的方法,如8张1角的,2张5角的(找回2角),4张2角的等。讨论完毕后,为了优化方法,教师追问:“怎样付钱最好呢?”学生哑然。教师一再催问:“怎样付钱最方便呢?”学生不能及时领会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无法说出教师期待的答案。

前文教师教学语言反复变换,容易使学生思维混乱,不能准确把握关键。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说出,1张5角、1张2角和1张1角的方法最方便。教师认为拿出钱的张数尽可能少就方便了。但这里又忽略了一个常识性问题——什么才叫付钱方便?这得结合付钱时身上现有的人民币才能说得清楚。所以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每个问题应反复推敲,确定是否准确、清晰,会不会引起歧义。

学生角度的清晰度,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教师要协调好提问前的“冷热”尺度。“热”就是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充分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要让学生有足够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冷”就是要让学生冷静地听清问题的方向,明确提问的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总是会先组织好课堂,整理好学生的情绪,再抛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落实。

二、师生情感交流——真诚

新课程理念把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师生之间交往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也认识到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充满亲和力的表情是进行良好情感沟通的一座桥梁,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核心。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关注过因回答错误而神情尴尬的学生?是否关注过期盼教师表扬的那些学生的目光?关注情感交流,可以从细节处入手。

例如,计算1316÷28时,某学生得出错误答案48。当其他学生高呼“错了!错了!”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这道题难道没有做对的地方吗?瞧!商的最高位不是算对了吗?遗憾的是过于粗心把个位上的商算错了,真可惜。”这样的评价不伤及学生的情感,确实有借鉴的地方。或许有人会质疑,在毫无亮点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处理?例如,针对错误资源“125×4+25×8=125×8+25×4=1000+100=1100”,笔者在引出正确解法后,是这样真诚地进行评价的:“感谢你为我们提供宝贵的错误资源,瞧,经过对比辨析,不是让咱们更加明确了看清题目的重要性了吗?”在教学过程中,每每笔者这样评价出错的学生时,总能看到他们舒心的笑容。长此以往,学生不再害怕出错,体现课堂平等与和谐化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假如我们的课堂,除了知识上的交流,丝毫看不到情感的碰撞,那师生关系只能更加冷漠,我们的数学课堂只能是沉闷不堪,难见活力。我们需要关注情感交流方面的细节,多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抹上亮丽的一笔。

三、知识呈现——扎实

随着课改的深入,“有效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课堂教学要扎实有效地进行,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的呈现多加关注。我们知道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呈现虽然简单,但其中要关注的细节却很多。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如何把知识内化,如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如何根据学情设计多层次练习等,都需要教师细心琢磨。正因为我们在细节处打磨,我们的数学课才显得丰满,才能彰显智慧!

以“年、月、日”一课数学为例,A教师创设了童话情境,以黑猫警长巧破失窃案为背景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B教师通过回放“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为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C教师则是通过聊天聊到学生体验最深刻的“生日”话题,激活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兴趣。第一个关注的细节是一个“趣”字。第二个关注的是一个“情”字。第三个关注的则是一个“真”字。可见,我们设计任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

在知识呈现上,除了要关注课始的情境创设中的细节,更要在突破教学难点的细节上做文章。例如“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其中找出36所有的因数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肯定要在细节处下工夫。我们不妨对比以下两种方案。方案1:学生先自学例题,再获取方法,最后优化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对一”的方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方案2:①先铺垫,在2、5、12、20、36中,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②学生通过操作发现36有多个因数;③放手让学生写出36的所有因数;④搜集学生作业,对比辨析,达成共识。仔细分析,方案1只是单纯的模仿,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没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方案2关注的细节则较为丰满,不仅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尊重學生的知识起点,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层层递进,课堂的实效性也较高。可见,对于细节的关注,反映教师的睿智;捕捉和利用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

细节决定成败,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不可忽视教学细节。在课改的大环境下,就让我们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使我们数学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武曲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因数细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因数是11的巧算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积”和“因数”的关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积的变化规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