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礼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重视。但是,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距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该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笔者把课外阅读指导分成四步走:想读—会读—乐读—多读。
一、营造读书氛围,诱发阅读欲望,使学生想读
1. 营造“书香”氛围。浓厚的阅读氛围能够产生磁场效应,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产生读书的愿望。在班级中专门开辟一个角落作为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家的图书暂时放在班级的图书角里,挑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管理图书的借阅;也可以在教室里贴几张古今名言,既增加阅读氛围,又充满人文气息。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充满浓浓的“书香”,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欲擒故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绘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绘本有很漂亮的画面,有很感人和充满趣味的故事。这样的书最让学生感到亲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撩动他们的心灵。笔者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手捧绘本,自读自吟,时不时说声“好!”读到有趣的地方哈哈大笑,引得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什么书这么好?”或“老师,什么故事这么有趣,给我看看。”记得那时笔者正在看“卡梅拉系列”的绘本,故意说:“不行,我还没看完呢!”“借我们看一看,求您了!”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笔者故意装作“大发慈悲”样子说:“好吧,借你们看看。”拿到书的学生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后来,连平时讨厌看书的小朋友也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讲故事时,耍一些小手段,讲到精彩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猜猜结局。由于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结果,就纷纷要求借书。这样,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 深情演绎。当笔者深情地为学生朗读《我永远爱你》时,竟看到有学生流泪了。这些学生是被笔者入情入境的朗读深深感染了,并勾起了他们曾经相同经历的回忆,自然而然地与这故事产生了共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内容,再加上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这样往往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的阅读期待。
二、教给方法,加强指导,使学生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后,阅读才能成为一座灯塔,照亮他们通向知识海洋的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伏尔泰曾经说过:“大部分人不会读书。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对他们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绘本是图文结合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精美的插图与精简的文字的组合体。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识字不多的学生仅仅借着画面也能读出绘本的故事大意。所以,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不要急着翻页,也不能太偏重文字,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去观察、感悟、欣赏图画,让学生在读图过程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悟出故事的内涵。实际上,绘本就是一块引玉之砖,不同的学生,他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正是这些不同,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再到最后的文字认证。而最后读文字的过程,一些词语就不用去刻意解释,而应引导学生用之前大脑中所留下画的场景来对应,这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比如读《咚咚咚!是谁啊?》,出示一张图片,里面只有一个门框,门框上贴着花边,门框边露出半截黑手掌,让学生猜一猜:咚咚咚!谁来了?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兴奋地进行了各种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最后再回到绘本中去读原文。用这样的方式读绘本,学生不但兴趣盎然,而且越读越会读。
三、投其所好,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好读物是很重要的环节。日本著名的“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图画书的快乐》一书中曾经这么说:“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如,绘本《我永远爱你》讲述的是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心爱的碗,阿力心里非常害怕,但是他并不打算对妈妈说谎。于是阿力就跑去找妈妈,对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爱的测试”。妈妈每一次都向小熊阿力保证“我永远爱你”,但在这句话的后面又不忘补上“不过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在生活当中,其实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过小熊阿力那样的经历,也都有过同样的担忧,担心自己犯了錯,就不再拥有爱。这样的内容自然而然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开展各种比赛。如,中、高年级可以举行“读书会”,让学生在会上介绍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看谁讲得好;举办“读书笔记比赛”,比谁摘录的课外书的优美语句多;举行“古诗词诵读默写比赛”,看谁诵读默写古诗词又多又准确……这些丰富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信心,他们怎能不乐于阅读呢?
四、拓展领域,创造阅读机会,使学生多读
首先,保证学生有书读,解决书源是关键。为组建班级图书目录,笔者动员学生为家里的图书编写目录,并用一段话为自己的每一本书写上推荐理由,向同学推荐,阅读完的同学可以在读书卡上写上自己的读书感受。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做读书笔记和用心读书的好习惯。当学生成功地为同学推荐了一本书,这位学生和借书的同学都能得到一枚印章,学期末进行评比、奖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为保证图书不破损,制定相关的爱书、护书、修书公约。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其次,得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除规定的晨读午读时间外,每周还至少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阅读,并要求学生每天在家看书的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让学生把阅读课外书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最后,不断地向学生推荐好书,可以结合教材推荐,比如,学了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就向学生推荐《儒林外史》;学了《草船借箭》,就引导学生去看《三国演义》;学了课文《冬阳·童年 · 骆驼队》,可引导学生去看《城南旧事》……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