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善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动,善于思维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人更加聪明。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大课题,涵盖了许多方面,本文仅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连动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粗浅看法。
一、引导学生连动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连动就是联系。连动思维就是跳出点线面的限制,通过全方位立体化思考问题,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连动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纵向连动、横向连动和逆向连动。
1. 纵向连动——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教学《凡卡》,可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他是怎样写信、怎么寄信呢?爷爷能收到他的信吗?为什么?通过追问,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也发展了连动思维的能力。
2. 横向连动——触类旁通做比较。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从相似的课文中做比较,找出异同点。教学《凡卡》时,我们还可以引发学生这样思考:《凡卡》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时代背景、文章内容和作者写作目的等方面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比童年,你有什么话要说。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逆向连动——由果追因求拓展。也就是让学生倒过来思考问题。再以《凡卡》为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凡卡“甜蜜的希望”是什么?现实中又是怎样的?什么原因使他如此孤独、凄苦?怎样才能实现他“甜蜜的希望”呢?这样由果追因,展开合理想象,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将更为深刻,逆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引导学生批判思维,教会正确思维方法
批判就是否定。批判思维就是对思维过程进行审查,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经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和更新,但也容易习惯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思考、推测、判断新的问题,而这样也易于导致错误,所以在教学中培养批判思维至关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质疑问难和讨论争辩中学会批判思维是很好的途径。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强心理。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可以质疑同学、师长,甚至是教材。可以对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质疑,对某一方法是否最为简便有效质疑等。这样,学生由疑而思,由疑而创,思维高度活跃,学习中才能不断闪现创造思维的火花。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几个语段。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教学这一段时,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质疑,学生一定会提出这样问题:“父亲那么迫切希望得到帮忙,而消防队员、警察叔叔为什么不去帮忙施救,反而要父亲离开呢?”“警察叔叔不用高科技仪器去救人,还劝父亲离开,这是多么不负责的表现呀!”学生还会与汶川地震救援情况做比较,提出其他批判性的问题。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教学中并不少见,在教学《凡卡》时,学生质疑“他的伙伴们为什么要捉弄凡卡,叫他偷老板的黄瓜,致使他受到老板的毒打?”;在教学《月光曲》时,学生会提出“盲姑娘兄妹一家住在茅屋里,生活那么贫困,为什么家里还有钢琴?”;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提出“如果鲁肃告知周瑜关于诸葛亮借船的事怎么办?”;等等。学生能克服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见地的疑问,这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批判思维能力。教师要珍惜与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紧扣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积极营造批判性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提高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发展批判思维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拓精神
创新就是改进。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积极进行创新思维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扬敢问、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不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致使学生思想僵化,思路闭塞,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如我市一次质检,作文题目是“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好事”,雷同卷竟占30%,仅“关窗户”就占10%,而且结构和语言都是雷同的。可见,如不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和思维随性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创新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借鉴为九,创新为一。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方法,新做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可以运用发现法、尝试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结合课文编故事,看图说话,扩写,改写,续写,补写,编写童话,写幻想曲和音响作文、照相作文、舞蹈作文以及语文活动课等途径,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给课文换题目,变动写作顺序,读诗(文)作画等。如在教学《司马光》《称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缸砸不破怎么办?”“如果曹冲没想出那个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称象?”“在野外迷了路,如果碰不上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求不同的答案,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并抓住契机,赞赏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对学生的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要予以保护;在赞扬声中让学生获得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进而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方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思维,善于思维,必将激活其生命活力,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也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