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过去的一年注定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的分水岭,这将是数字化世界的起点之年,而支撑数字化世界的技术公司,特别是提供计算资源的云计算公司,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商业世界。
这一年也会有两组数字,将在未来反复被提起,成為分水岭的佐证。第一组数字来自彭博,它的市值排行榜显示,在2016年8、9月份间,全球市值最高的5家公司,第一次全部都是信息技术相关公司。另外一组数字来自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同样截止到2016年8月份,占美国股市市值的80%的标普500公司中,有21%的公司都来自信息技术行业,是占比最高的行业,超过排名第二的金融行业5个百分点之多。
在这些信息技术公司当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趣的一家公司是亚马逊。这家全球市值排行前5的公司,在标普500指数中,属于消费服务行业,而非信息技术行业,但是它的财报可不是这样说的。据这家公司截至去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它的总运营利润是13亿美金,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有余,细看数字构成,其中超过7亿美元的运营利润,都来自它的云计算部门AWS。也就是AWS贡献了亚马逊超过50%的运营利润,超过了亚马逊创立以来一直的主营业务——电子商务(这也是标普把它归在消费服务行业的原因)在内的所有其他业务。云计算已经让亚马逊毫无疑问地转型为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这也是彭博社认为它是科技公司的原因。
两份市值榜上的多数信息技术公司,都有云计算技术或服务相关的业务。以市值更靠前的苹果公司为例,每一个iPhone用户都可能用到它的iCloud,这是一个云存储服务,而苹果的应用商店,更可以看作一个分发APP的云应用市场。正是这个云市场,改变了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个市场的大量优质APP,也让安卓手机阵营即使有千军万马,也没能挑战iPhone的赚钱地位。云计算,以及云所代表的经济理念,将支撑未来的商业世界。
云计算,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推手
云,正在改变一切。
云计算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有一家科技公司叫SUN,它有一个宣传口号,叫做“网络就是计算机”,含义是通过网络来提供计算能力,现在看来,这和现在的云计算的概念基本是一致的:计算资源在云端,通过互联网来传输。
不过在当时,这个概念过于超前了,所以“口号”只停留在“口号”。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当时的网络带宽实在太低,传输速度每秒以K计算,不可能有流畅的客户体验,云端的服务无法流畅地传输给用户;其次是当时的企业,对于计算资源需求是比较固定和有限的,没有电子商务,也没有秒杀,云计算的两大优势:弹性和灵活性无从体现。当时,信息技术只是一部分企业的需求的东西,或者说企业的一部分业务才需要的东西。
但是这种情况在2016年,已经完全逆转。企业从不需要或者部分需要计算能力,变成没有企业不需要,以及企业的极少部分单元不需要计算。
我们可以用几个行业来举例。
在医疗行业,疑难疾病(如肿瘤)的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基因检测等手段实现精准医疗,以及需要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病症做历史病例对比。这些工作都会由机器计算来实现,而非以往的医生手动查阅。
在金融行业,移动网络支付已经成为个人消费者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不仅超市,餐厅和出租车司机都支持和欢迎移动支付,小区门口的小卖店和水果摊也支持微信和支付宝付款,这些交易,依赖于计算平台,而非现金和手写账本。
在制造行业,虽然我们购买的商品是实体,但是制造业本身,正在经历一场以工业4.0为代表的数字化过程。制造的设计环节,不再是手工画图,而是依赖于计算机平台进行实物模拟设计;制造的生产环节,工厂的生产线正在由人控制变成数字化自动控制,一些无人值守的工业机器人生产正在一些工厂成为现实。这些生产自动化,同样需要计算资源。
而被数字化的行业,以及大量需要计算资源的行业,远远不止我们说的医疗、金融和制造。交通行业和城市管理, 正在经历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的过程。这些数字转型,无一不需要计算能力提供支持。这些计算能力,就来自于信息技术公司,尤其是云计算服务商。因为信息技术的演进太快,一般企业根本没有能力驾驭利用这些技术成果。自建数据中心和用自建团队来满足这些变化极大的业务需求,是很困难和成本很高的一件事情。使用云计算公司的服务,就成为这些企业和机构首选的合作对象。
一个跨国“房地产公司”将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在真实世界,我们信奉有土斯有财,所以房地产公司在任何国家,都是支柱性产业。在真实世界,我们谈论一个国家的商业友好度,往往离不开“铁公基”,也就是铁路,公路和基础建设。印度虽然有更大的年轻人口比例,但是它在“铁公基”方面能力的不足,是公认的一个短板。
在数字化世界,云计算自然就是这个世界的“铁公基”和“房地产”。以前一个公司或者工厂要开张,要先通水电和公路。未来一个公司要开张,要优先考虑能不能接通网络和快捷的云服务。以前一个公司或者工厂开张,需要先租房和建房,未来一个公司或者工厂开张,要先考虑有没有网站、APP或者电商平台的账户。
在真实世界,房地产公司和基建公司是地域性的,全世界性的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很少,即使是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也很低。但是在数字世界则不然,出现一个全国性乃至全世界性的计算基础设施公司,是非常可能的(实际上,已经出现了)。
这是由于云计算兼具B2C和B2B两种业务的特点。
从B2C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和一般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非常像,是规模制胜的。
这个道理,著名演员葛优在多年前的一只广告里就曾经向大众普及过。他在多年前中国移动的广告里贡献了一段著名的台词:“吃饭我只去人多的餐厅——因为相信群众。”在这方面,云计算和餐厅很像,企业用户也倾向于选择规模更大的云计算服务商。因为云计算服务商的规模越大,就越不容易出现停摆或者倒闭,企业用户非常追求服务的稳定性。从供给的角度,云计算也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的公司,服务器等软硬件采购成本越低,而人力等附加成本并不会随计算规模的提升同比例提升,所以也会有价格和成本的经济性。
从B2B的角度看,云有能锁定客户的能力。
我们依然以房地产举例。在真实世界,搬家或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但是只要新家装修完毕,再笨拙的搬家公司,也可以在一天之内让你完成搬迁工作。虽然入驻新家,会有点生活上的小麻烦,但是一边住,一边整理总是可以的。
但是在数字世界,从一个云服务,搬到另一个云服务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不同的云服务,有不同的技术特性,找到完全匹配的服务本身是一个麻烦事。另外一方面,搬迁应用容易,但是搬迁数据难,在搬迁的时候,做到服务不宕机,更难。所以你问任何一个公司的CTO,如果可以不搬迁,在服务上他们往往会选择永远停留在同一个云计算平台。
由于云计算是虚拟经济,所以它天生没有地域性。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一个房地产公司,能够在全球所有国家买地,盖房子,但是云服务可以这样做。如果不是各个国家都会有数据合规的要求和信息安全的顾虑,云计算服务商在理论上,可以做到全球范围无差别服务。
其实即使做不到全球范围提供服务,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数字化房地产公司,它的商业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一个中国市场的单一市场的房地产公司的市值就可以做到上千亿人民币,那么一个能够服务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云房地产公司”市值可以做到多少呢?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运营公司,对云的需求还会继续源源不断地增加。1996年,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写了一本书,叫做《数字化生存》,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商业真正开始数字化生存了。2009年,乔治克鲁尼主演了一部电影《在云端》,未来,还有什么不会在云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