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90后作家小说特辑(上)

2017-06-14 12:23刘军
牡丹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文学小说

刘军

导语

诚实地讲,小说研究和跟踪性批评皆非我的专长。虽然是中文科班出身,且从事文学行业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光阴,但专业的细化和分工体系限制了对小说品鉴的纵深行为。中国古典的传奇、志异、白话演义等小说文体,虽有所涉猎,终归是雪泥鸿爪,西方的经典小说作品,曾经下过一番功夫,包括新世纪以来河南本土的小说创作,有过相对全面的追踪,不过,因为西方现代小说和中国当代最优秀作品这两个重要领域的阅读缺失,使得自己在小说的判断方面,缺乏基本的自信。也深知自我的小说理念依然停留在经典现实主义的框架体系内,所以,面对年轻新锐的小说作品,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去阐发和解释,姑且只能以简单的印象记行表达我对他们作品的认识。

大约在几年前,《西部》杂志就曾在篇首推出90后的诗歌,而相关90后作者的集中推介,动静之大,莫过于《作品》杂志。所推出的“90后小说作者荐90后小说作者”的举动,如激流一般,正冲刷中下游的河岸。《上海文学》在2016年年底辟出了青年专号,包含“新人场特辑”小说、“90后诗歌选”两大板块,谈衍良、马骥文、王子瓜、甜河等一批90后年轻写作者集中亮相。《人民文学》同时跟进,于2017年推出90后专题栏目,第一期业已在2016年年底出位,刊发了在90后一干小说作者中堪称优秀的李唐的小说。依照我个人对当下文学界的理解,如此多的名刊在此时间段内如此青睐90后文学新人,并非出自扶持、发掘文学新人的本心,因为在当下的文学场域内,以老带新、文脉传承的动脉基本已经阻塞,文学已经不折不扣成了名利场。不夸张地说,文学写作对于从业人员而言,皆为一个人的孤军奋战,皆为荒凉之境的突围之路。而大浪淘沙,只有极少数作者能够抵达“以对抗时代的进步来谋取自身的进步”(米兰·昆德拉语)的境地。至于重要刊物对90后文学新人的推举,与其说是基于文学的缘由,不如说是基于传播学的逻辑。

本期推出的河南90后小说专辑,涉及四位作者,他们的小说文本面目各异。实际上,河南90后小说作者的群体中,还有魏市宁、郑在欢等人,因为机缘之故,本次专辑未加以收录。甄明哲的《集装城》在理解和接受上给予我造成了某种难度,小说的基础虽然是讲好故事,但若僅限于讲故事的层面,那么,小说的有效性将会被打折扣,毕竟,“欣赏艺术,就是对欣赏困难的克服”。这个短篇若提炼一个主题,我觉得可以用“寻找”一词加以对应。而甄明哲笔下的寻找无疑带有青春的印痕,因为作品中人与现实间存在一种紧张的对峙关系,不同人物的逃离也好,离家出走也好,他们是秩序的天然怀疑者,而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遭遇迷失,这是独属于青春的成长困境。作品中,家庭是现实秩序的对应物,拆迁队以及背后的上级旨意,也是冰冷的社会秩序的象征物,对叛逆和个性的镇压从家庭内部开始,一直延展到社会现实各个层面。人物最后的“回家”或者“离开”皆表达了某种寻找的焦虑和绝望。小托夫的《去的时候父拉子,回来的时候子拉父》则趋于单一性主题,父亲的落魄与侠肝义胆构成了基本的戏剧性因素,同时,这个作品里注入了诸多情感温暖的要素,总体而言,传统气息浓郁。智啊威的《父亲和二十四首汉语新诗》写法上有新尝试,里面有欧美现代小说的影子。这个短篇实际上是一种去故事化和去人物化的写作方式,借助两地间的物理距离,形成一种小说的对话关系,并在此对话关系中,渗入自我的诗学认知。从艺术处理上看,乃小说学术化的一种尝试。丁奇高的《小丁杀人事件》在细节钩沉上颇有特色,很容易让读者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社会学的因素并不复杂,被歧视的乡土边缘人物,内心怨恨的郁结和集聚,报复性人格的养成,这些是小说给出的基本框架。篇末的杀人细节,勾画得惊心动魄,虽然给读者带来了某种紧张感,但从另外的角度上说,这个作品依然停留于一个河道之上,在笔力上尚欠缺进入他种河道的能力。

让人欣慰的是,以上四位90后小说作者,在语言的活力、准确度方面,在形象性和想象力方面,在情感逻辑的推进方面,皆具备了可观的能力。在此希望,他们以后的道路,层林尽染,阡陌纵横。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