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荣
人文素养能够体现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及内在气质、修养及道德品质等。在小学階段,学生已打好了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较多的字词语句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情怀。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其道德的养成与人格的完善都会在初中阶段完成,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其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国家间的竞争不仅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更是精神文化的竞争,提高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被纳入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策略,仅供参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人文底蕴,对于缺乏经验和情感薄弱的中学生来说,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大多依赖于教师进行传递。因此,语文教师对教材中人文精神挖掘的程度以及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对初中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教师有着极高的人文素养则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将人文感悟和情感内化为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能促进课堂的有效进行,知识得以高效的传递。
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一,人格修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喜爱,感召学生。人格修养也为教师其他素养的提高提供了肥沃土壤。教师可通过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来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并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应用相关书籍的案例给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既生动形象地传递了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教学修养,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处于叛逆成长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受到学生的影响,进而产生情绪化的行为,如大声呵斥学生等,这样的行为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所以教师应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相互查缺补漏,减少课堂情绪化事件的发生。第三,语言修养,语言是知识的直接传播方式,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够做到准确性、生动性、逻辑性以及感染性,就能提高语言使用的科学性,学生易于接受和模仿,对学生往后的成长道路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在语文教材中挖掘思想道德元素
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语文教材之上的,语文教材的编排本身就富含了大量的思想道德元素。教材中的文章基本都充满了人文精神,能够唤起初中学生内心的情感。通过对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学生对自己生活、人生的思考。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相关的文章,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每个初中生的生活背景、个人品格及经历都有所不同,因此,对课本中富有思想道德元素的文章的体会也会不同。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具有思想道德元素的文章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认识新的字词以及学会用口头描述事物外,还可挖掘课文中的思想道德元素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维护着地球的平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森林面临着消失,动物濒临灭绝。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强烈的带入感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培养其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可让部分学生扮演动物和植物,另一部分学生则扮演挖掘开采的人类,进行情境的演练,让学生能够有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在写作中运用古文与名言警句
学生在写作时会不经意间将自身的想法与情感融入其中,所以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写作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思想道德素质。作文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说“言由心生”,鲁迅先生说也曾说过“作文固然要有精热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因此,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可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我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的名言警句都蕴涵着大量的哲理,若学生能够体会名言警句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融入于写作当中,日积月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然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
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足够的文化底蕴是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的,而引用古文和名言警句,则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和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学生从中吸收借鉴,能有力于其养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在学习《孟子》这一章节课文时,教师就可着重讲解“鱼我所欲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富贵不能淫”等词句的意思,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后再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在往后的写作中便可应用相关词句,除了能提升作文的质量外,还能反应出学生对于古语的理解,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素质便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教师要在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用自身行为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