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崇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方式的注入,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高中语文教学引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解
合作的定义,在每个版本的词典上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不论哪一种理解都有一个共同点: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性。通过一些国内外教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可以了解到合作学习既是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生学习的合作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小组结合在学习中互相帮助、解决困难,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能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组织、团结能力的以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综合性活动。
二、高中语文教学使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1.站在学生的角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递,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记下笔记,然后去背诵,一直循环,整个课堂充斥着枯燥乏味的气息。但是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动接受化为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如,在学习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时,让学生分成小组,内部商量、合作分析、互相讲解、各抒己见,共同完成任务。二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变为一名有文化修养的人。语文课堂上,应该让他们通过文章的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去认识世界,感知社会的冷暖。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寻找关于苏轼一生的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归纳资料的能力,学会彼此合作,互相讲解,加深对苏轼的理解,从而更深刻理解他的文章。三是,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才干,而且更能流利顺畅的表达出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又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思,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合作学习正好能提供一个交流说话的平台,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演练与运用更好的掌握社会交际的重点。
2.站在老师的角度
对于老师来讲,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能起到以下两点作用:一是,提高了老师对课堂的研究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一种十分威严的形象,导致学生对老师心生敬畏,碰到问题也不敢去问老师,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隔阂。而合作学习方式的运作,使得学生与老师思维平等,师生平等。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会多思考,设想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提前做好研究,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在无形中有了提高。二是,提高教学的课堂质量。对于老师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不能仅靠学生的成绩进行判断,还要看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如果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体现了该老师的教学质量。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为老师与老师合作、老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三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合作学习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应用,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表演、课后合作背诵与完成作业。
1.课前的合作预习
课前合作预习是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老师提前将班上学生分成小组,布置预习任务,而且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要与将要讲解的新课内容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老师要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方向、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相督促完成小组任务。在小组合作预习的过程中,小组组长应当将任务分派给每一个组员,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
2.课中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小组合作诵读文章两种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如《荆轲剌秦王》、《鸿门宴》等故事情节比较强的文章选择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在表演前牢记经典语句,仔细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尽量贴合文中情形进行表演,演出结束后可以采訪学生感觉如何,以及观看的同学是否身临其境,当然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另外小组合作朗诵文章比较适合屈原的《离骚》。通过这两种方法,学生除了能很快学会文章知识,还能提高团队合作的精神,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课后学习的合作关系
语文知识复杂而又繁多,仅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不能记住什么东西,因此在课后的时间,继续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和扩展延伸,有合作练习,合作背诵两种方式。如在合作背诵荀子的《劝学》时,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背诵,检查小组内的背诵情况,要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完整的背诵课文,之后组长将背诵情况反馈给老师。
合作学习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每一所高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时,应当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改善,切实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