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相山
盛世修谱。近两年来,年近七十的我被家族众人『逼上梁山』担当了南召焦氏家族联谊会会长,主修《南召焦氏族谱》,经艰难磨砺,劳心费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八个月后终使四百余年无谱无牒的南召焦氏家族有了一部较为完整的传世家谱,并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上被评为『中华好家谱』最佳传承特等奖,成为中华焦氏家族第一部获大奖的精品谱牒。
《南召焦氏族谱》分上下卷两册出版,大十六开宣纸印刷,仿古线装,共计五百零八页。 家谱编制规范,很具特色,除家谱专家认定的『世系完整,记载详细; 体例完备,一目了然;宣纸印刷,装帧精美;古典线装,古香古色』外,还有专家及学者对谱书中的对联认定为『家族用联,寓意深刻』。该信息除在新华社、 大河报等众多国内媒体报道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也争相予以报道。
在《南召焦氏族谱上卷》焦氏族训、焦氏族约、焦氏家规之后,设置了『家族用联』一节,第一副联虽是四言联,但开宗明义说明了焦氏的渊源及郡望:
焦源国姓;
郡望中山。
另一副七言联:
宗功祖德留芳远;
子孝孙贤延企长。
说的是『焦』姓源起于公元前七七一年,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焦国土地被虢国占有,焦国人便以国名为姓迁徙华夏各地,并在各地繁衍子孙、生生不息,形成了众多族群,谓之『堂号』或曰『郡望』,其中尤以『中山堂』、『中山郡』为最。
中华焦氏家族虽只占全国汉族人口的千分之一,仅约一百六十万人,但分布极其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三千多支系。《南召焦氏族谱》中的一副十一言联描述了焦氏家族的这一现实状态:
祖德宗功,荫百万春秋鼎盛;
高天厚土,昭三千支派繁荣。
被多地焦氏家族聚会使用,特别是下面一联:
同姓同源,鼎立九州同圆梦;
共焦共祖,宗连一脉共生辉。
除在二零一六年五月第二届全国焦氏家族经济文化发展研讨会主席台悬挂外,也被多地焦姓聚会使用。
南召焦氏初迁始祖秋之公(又名自有)原籍河南巩义焦湾,明代中期『徙居南召县』。 当艰难的修谱过程挖掘到祖居地以后,于二零一七年一月七日正式回巩义认祖归宗,在巩义焦氏祠堂拜祭列祖列宗,本人有感而发口吟一联云:
再返焦湾,承先启后千秋旺;
徙居南召,认祖归宗百世昌。
当时即被焦湾家族理事会记录收藏。
今年清明节期间,泌阳县人民政府正式为明代吏部尚书、 华盖殿大学士焦芳建立纪念馆,当时手中的修谱工作正处于收尾阶段,县领导指定我为大会会场及牌坊撰联。 盛情难却,只得为牌坊写就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