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娃聊天的“套路”

2017-06-13 05:11罗业永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画室轮船丁丁

罗业永

“妈妈,你喜欢我送你的礼物吗?”

“喜欢。”

“有多喜欢?”

“非常喜欢!”

“那是多喜欢?”

“呃……”

当对话进行到这里时,如果你还想继续保持这种温馨的氛围,那就得想办法打破你词穷的尴尬了。这时候我想起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表达对小兔子的爱时说的那些话:“我的手伸得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然后再折回来”。“我有这么喜欢。”在认真说完这句话的同时,我铆足了劲儿张开双臂。显然,小家伙对这个形象的答案挺满意。

“今天在画室好玩吗?”

“还好。”

一个星期没见到儿子的爸爸,看到儿子从画室出来,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但是,这开场白似乎没能打开小朋友的话匣子。“今天画的是什么呢?”我赶紧接过话茬,期待让“久违”的父子俩对话能热烈些,果真,接下来父子俩的对话内容就丰富了,“我画的是轮船。”“哪种轮船?”“我画的是蒸汽式轮船,上面有旗帜。”“旗帜?!什么颜色的?”“是……”爸爸很快掌握了和小家伙互动的诀窍:问大方向的是否好玩绝对没有问细节来得到位。

“妈妈,我不想去学乒乓球了。”

“那怎么行呢?刚开始是你自己想学的……”

如果对话如上进行,那么接下来出现的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一边是耷拉着脑袋或者是抽噎甚至哭泣的孩子,一边是越来越愤怒的妈妈。但是,如果想真正解决孩子与乒乓球之间的矛盾,尝试调整谈话的内容或许能走出困境。很庆幸我与儿子的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妈妈,我不想去学乒乓球了。”

“嗯。”

“你不问我为什么吗?”

“想问啊。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教练太凶了。”

…… ……

至此,对话的效果显现了,我寻找的答案在和谐的氛围中出现了。原来,遇到矛盾时,一味地逼问甚至数落并不能解决问题,倾听比责难更有助于化解矛盾。

“宝贝,妈妈想和你说件事。”

“什么事哦?”

“今天你招待你的客人丁丁,媽妈觉得你做得不错。比方说你提前把水果、饼干、瓜子都摆好,把沙发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妈妈还有一个建议。”

“什么呀,妈妈?”

“晚餐时,妈妈做了水蒸蛋。你很喜欢吃,对吗?”

“是的。妈妈,你怎么知道?”

“妈妈发现你把水蒸蛋的碗往你面前挪啊。所以,当时丁丁很生气,因为他也喜欢吃水蒸蛋。你想想,如果你去丁丁家做客,他也一个劲地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往自己面前挪,你会开心吗?”

“我就会觉得他不肯给我吃。”

“嗯。所以妈妈建议你以后不要这样,这样客人会觉得我们没礼貌。你喜欢吃,妈妈可以多做一点。”

“妈妈,我明白了。”

这段对话是在我和孩子睡觉的时候进行的,我发现在这个时候和他分享白天的事情,即便是指出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他都能心平气和地听完、听进去。试想,如果在他吃饭的时候,我就大声呵斥他挪碗的行为,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可见,和娃聊天,咱还得根据内容找准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如果你想成为和孩子聊天的达人,有些“套路”还是要学的。但是,不管是“多讲具体少讲抽象”“多讲细节少讲笼统”,还是“多倾听少发难”,抑或是“多留心挑时机”,这些“套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走心。

猜你喜欢
画室轮船丁丁
一艘大轮船开来了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藏在画室里的声音
创意画室
科学画室体验记
走迷宫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