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园的五小叶槭,开花了!
2016年7月12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发布了这则消息。开花就开花,有必要这么隆重吗?这个五小叶槭究竟是什么植物,它的身上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发现之旅
青海省尼彦纳克山与冬拉冈岭之间,冰雪融水集成涓涓细流流向东南方,流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县。从这里起,它便正式被称为“雅砻江”。然后,雅砻江就开始在连绵不断的峡谷中咆哮着一泻千里,最终注入金沙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奇特的气候条件,使得雅砻江流域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宝库。大熊猫、牛羚和白唇鹿等“国宝”都生活于此,而植物界的魁首就是神秘的“五小叶槭”。
一百多年前,西方上流社会园艺盛行,痴迷于此的王公贵族渴望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到各地寻花觅草也成了探险家、博物学家的新目标。
1929年,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来到甘孜州的木里县。他一边拍照一边采集标本。
4月下旬的一天,洛克在向导的带领下再次进入贡嘎山中寻觅。此时的川西高原仍是一片春寒料峭的景象,高海拔的地方依然堆积着皑皑白雪,野草仅仅萌发出一点新绿。在转过一个山头之后,洛克忽然发现前面一棵大树竟然开花了,而且那淡绿色的花,衬着鲜艳的黄色花蕊,显得格外的漂亮。走近之后,洛克发现这是一株叶形独特、色彩绚丽的乔木,他从没见过。于是,洛克将这种美丽的植物作为观赏树引种到了国外。1931年,德国的蒂尔斯教授正式将其命名为“五小叶槭”。
现在,五小叶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观赏价值的两种槭树之一,与中国著名观赏树种“鸽子树”珙桐齐名,享誉西方。
离奇失踪
1937年,中国科研人员再次在雅砻江流域采集到五小叶槭标本,但是自此,美丽而神秘的五小叶槭便“人间蒸发”般消失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植物学研究者都试图依据当年洛克的记录找到野生五小叶槭。但是,洛克的记录只描述了大致的方位,而雅砻江流域由于林业砍伐等原因,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交通闭塞,最终,大家都铩羽而归。
无数次搜寻无果之后,多数外国学者认为野生五小叶槭很可能在原产地——中国灭绝了。五小叶槭被人类“发现”还不到100年,没等人们深入了解,甚至都还没有好好地看上几眼,它就离我们而去了,真是令人惋惜。
不过,我国的植物学家并不灰心,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野生五小叶槭种群。
1988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横断山植物考察,发现了一份五小叶槭标本,可惜采集地点记录不详,五小叶槭转瞬即逝,再次消失。
1988年,研究所的印开蒲先生接受委派,率科考队来到了雅砻江流域。在贡嘎山西坡的九龙河边,他们无意中在村民的背篓里发现了被砍下来的五小叶槭枝条。顺藤摸瓜,科考队最终确定了五小叶槭的分布地点。
2003年,科考队在九龙县发現了五小叶槭的野生种群。虽然专业术语称之为“种群”,但也不过是生长在一个多石的陡坡上,数量有166株。
到目前为止,已知野生五小叶槭残存分布于四川省的九龙县、康定县、雅江县和木里县雅砻江河谷地带的部分区域。其中雅江县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发现了260多株五小叶槭种群,是迄今最大的种群。
自此,野生五小叶槭在源生地重现,也是生物界的大事。
曼妙依旧
五小叶槭是中国特有的植物,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生长于海拔 2 200米至3 000米的雅砻江河谷地带。五小叶槭的树皮呈深褐色或灰褐色,树高可达10米以上,野生种群有500余株,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标准属于极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昆明植物园里的五小叶槭是2005年引进的。它的小树枝呈现圆柱形,新生的树枝呈紫色,而老枝条接近褐色。树叶都是掌状复叶,基本上是5片叶子,偶尔也有4片、6片和7片叶子的情况发生。
国外虽然引种了五小叶槭,但是数量也不多,依然十分珍惜。现有极少量的五小叶槭都是由约瑟夫·洛克第一次引种后存留在美国的母树繁衍的,而这株母树已经在1991年死去。
我国川西仅存的几处野生五小叶槭种群都在人类活动频繁之处。牲畜啃食、打柴伐薪以及各种道路、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会给它们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经过印开蒲等专家和民间人士的努力,五小叶槭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生存,但是抢救性保护依然刻不容缓。
野生的数百株五小叶槭在自然界里实在是太渺小、太脆弱了。它们因为雅砻江局部天然屏障而“偷生”于世,让人们还有机会能够一睹芳容。我们也由衷希望,雅砻江环境得到保护,更希望雅砻江畔的最美精灵能够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