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燕
大课间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拓展形式,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体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取向选择喜爱的活动类型,大课间活动过程往往也是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培养与形成的教学构成。当前很多小学都慢慢意识到了大课间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尝试不断丰富与完善这部分体育拓展教学的构成,但是,总体来看,很多针对小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教学还是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本文会相应分析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展开的一些合适方式,以及适宜引入的一些活动内容,并且探讨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大课间活动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不断突破传统教学形式
首先,我们仍然需要积极突破和革新一些传统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够给大课间活动的引入提供相应空间。仍然有很多小学没有充分发挥与利用大课间这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学生往往是在疯闹嬉戏中度过,这其实是一种浪费。大课间有接近一半的课堂时间,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对于这一段时间展开规划设计,融入一些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相信能够带给学生很好的活动学习体验。教师在构建大课间活动以及组织学生融入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应当更多地将那些多人参与,以集体形式展开的合作竞争的游戏活动引入,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普遍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让大课间活动成为一种既锻炼学生体能,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一些新的培养与训练目标融入其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关注,特别注重对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应与小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共进的教学关系,创造教学相长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氛围,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为小学生进行长远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些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计,还需要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进行一些有效安排,这样大课间体育活动才能够良好的展开。
二、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很多教师会抱怨,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还不足以让大课间活动良好展开,会觉得目前学校的整体教学条件是大课间活动推进的一种重要制约。确实,在一些条件非常局限的小学内,由于一些必备的运动设施和场地的缺乏,可能难以让大课间活动有效展开。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大部分普遍学校来说,其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运动器材其实已经足以支撑大课间活动的展开。大课间活动并不像有的教师想的那样需要那么苛刻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其对于教学基础设施和场地的要求都不高,重要的是教师要懂得有效利用现有条件,透过合理的教学组织与安排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与氛围。如果是条件较好的一些学校,还可以相应的进行运动设施和场地的开发建设,以给活动的展开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特色内容,进行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更多有趣的活动类型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如,可增设瑜伽、体操、轮滑等体育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在校内可以完成的,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也能增强学生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活动场地,以更好的组织大课间活动过程。如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划分不同的体育场地,开展不同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也可以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和提升。
三、健全大课间活动的教育管理制度
大课间活动和正常的体育课教学还是存在一些差别,加强对于活动过程的管理,健全大课间活动的教育管理制度很有必要。教师如果对于学生疏于管束,完全让学生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大课间活动,不仅难以收获预期的活动教学效果,还可能造成很大程度的混乱,甚至学生间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教师必须对于学生的活动展开加以密切监督,既要良好的组织活动过程,也要监督活动展开的流程。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成立专门的对于大课间活动监管负责的教学小组,并且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找到有效的管束依据,很多問题解决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学校应积极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进行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系统建设,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极力配合,共同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学校要争取小学体育教学建设的资金及技术投入,形成高效运行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系统,确保各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要能够灵活地处理和化解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与矛盾纠纷,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大家在活动中难免会有一些碰撞与摩擦,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看到苗头不对时要及时介入,对于双方进行疏导,避免矛盾或者问题的激化。大课间活动能否顺利展开,活动教学可否收获预期的效果,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和教学小组对于教育过程的有效监管,以及教师对于各种突发问题与状况的有效处理。因此,一定要在这个环节上进行加强,以保障大课间活动顺利展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