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华+雷晓锋
“各级领导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全面取得领导工作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广西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再次深刻揭示了人才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地处豫西的河南洛宁县而言,总书记的这句话更显深刻。作为欠发达地区,引才难、留才难、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长期存在,干部队伍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队伍,对包括洛宁在内的广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从导向引领、能力提升、制度保障、待遇激励等方面多管齐下,大力弘扬‘忠勤厚正、创新共赢的洛宁精神,不断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全面激活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为推动‘实力洛宁建设新突破汇聚强大正能量。”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鲜明地指出。
“四个注重”激发新活力
今年是“十三五”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实力洛宁”的关键时期,洛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出台了《运用综合考评结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实施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工作实施方案》等,率先以制度文件的形式,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主动创新机制,聚焦实际需求,为改革发展提供正能量。
如何“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待遇”这句并无新意的话真正落地?洛宁的法宝是“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德才表现,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在干部考察过程中,通过细化考“德”内容、量化考“德”标准、建立考“德”档案等方式,切实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二是注重工作实绩,为能干事的干部搭建舞台。建立科级干部实绩档案,把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城联创”、同心实践“五大平台”一线作为发现识别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坚持以实绩看才能,以才能用干部,将工作实绩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优先条件。 三是注重梯次配备,为干部队伍注入活力。摒弃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对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优先提拔任用,推进干部队伍更加年轻、更有活力。四是注重群众公认,让群众基础好的干部早进步。通过民主推荐、民意调查、征求意见、座谈了解、纵深考察等方式,真正把群众基础好的干部推荐出来。
组织工作的大胆“创新”
2016年以来,洛宁县在县乡党委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中,树立严管即厚爱的意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及时发现并终止了1名干部考察程序,对5名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翔实的干部暂缓提名推荐,共选拔21名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确保了乡镇党委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洛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洛宁县建立了科级干部实绩和廉政档案,定期开展分析研判,为县委公正评价干部、培养使用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提供重要依据。
洛宁县还探索出台《洛宁縣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仅增强了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也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该县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实干担当。洛宁县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主动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鼓励干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员干部管理中,洛宁始终坚持既严格管理,又关心关爱干部,此举大大提升了干部获得感。
洛宁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他们的体会:一是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在干部岗位调整、工作生活遭遇重大挫折、发现问题苗头、干部主动约谈四种场合下“四必谈”,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爱。二是切实保障干部合理待遇,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在工作经费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做好干部的坚强后盾。”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是干部工作“洛宁经验”中的鲜明特色。洛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玉勋说,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强化物质激励,改善干部福利待遇;通过表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引导干部争当先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干部对事业的自豪感。进一步加大评先奖优的力度,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者,提供学习和外出考察机会,使其有机会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持续有效地激励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其自身价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着眼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出在人才管理体制、培养支持、评价激励、顺畅流动、引才用才以及服务保障六个方面深化改革。
如何贯彻好中央精神,让人才工作与地方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该县县委书记张献宇介绍,洛宁的做法是紧密结合县情,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容错免责等多项制度机制,大力实施“强筋壮骨”“压担蹲苗”“从严治吏”“把脉问诊”“导向引领”等特色工程,不断强化正向激励,持续提升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以“强筋壮骨”工程为例,洛宁县利用河底、底张、赵村三个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组织各级党员干部1600余人次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邀请市委党校、河科大、河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和县委党校讲师组建4个巡回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80余次。同时,借助“河洛干部微课堂”,共同学习“微知识”,实现教育学习全覆盖;要求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深入驻村联系点为农村党员讲党课不少于3次;借助县委党校主体培训班和廉政夜校,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学习讨论等形式,对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
此外,洛宁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总结了很多创新经验,有些经验已经形成制度化成果,有望在更大范围推广借鉴。比如“从严治吏”工程,从干部选拔任用中的 “报告关” “推荐关” “考察关” “决定关”“任职关”入手严把,确保了乡镇党委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圆满成功,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把脉问诊”工程则从“望”“问”“切”“解”四个流程切入,为县委公正评价干部、培养使用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提供重要参考;“压担蹲苗”工程则从基层一线培养、外派挂职锻炼等方面常态化推动干部“压担”前行,“蹲苗”成长,为洛宁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