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娜
【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得出现阶段周边地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新变化,基于调研成果,探究典型工作岗位与专业改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典型工作岗位 岗位群 专业方向 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45-02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及市场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很短(一般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如何使其在短时间内更高效地获得符合企业需求的岗位能力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毕业生、企业的相关调研,了解新形势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新变化,才能对课程及教学方向做出相应调整。
一、典型工作岗位探究意义
典型工作岗位分析是专业改革的前提。只有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从事的典型工作岗位,才能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确定专业能力需求,进一步映射相应课程;才能及早让学生了解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可以让学生早日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树立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内驱力;才能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将专业细分方向,对职业能力具有相似需求的岗位归为一个方向,使得职业教育实现精准化、高效化,实现在更短时间内培育出专业化人才。精细化的培养也可以集中学生精力,提升其技术深度而非泛泛而学。
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新变化
(一)家电维修市场紧缩。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是职业教育一门传统的专业,其曾经的职业定位包含家用电器维修与销售、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工等,其中家用电器维修是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方式。据调查,学校电子专业毕业生是本市家电维修店的主力军。而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集成度越来越高,老旧家电维修的需求也逐渐下降。
(二)家电维修方式更改。传统家电维修业,更注重元件的更换成本,因此对维修人员的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劳动力的成本逐渐攀升,有时甚至超越更换器件成本,对于一些家电生产企业设立的售后服务点,电路板成本就更是廉价。所以综合各种因素,家电维修商家为了节约时间和用人成本,“换板”逐渐替代了“维修”,故对维修人员的技术需求和数量需求都有所减少。
走在发达城市的街道,传统的家电维修店与钟表维修店一样,逐渐消失,而偶有的一两家也成了“老古董”的象征,市场对家电维修的技术需求更多的回归到了县级或欠发达地区。因此,对电子电器专业典型工作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并及時调整专业方向,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新需求,能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电子技术人才。
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调研
市场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专业方向及课程的改革。经过深入周边地区相关电子企业及近五年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周边区域电子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并邀请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应的核心课程。
本次调研得到的典型工作岗位共五个:家电维修工、电子电器设备操作工、制冷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电子产品装配与检修工、电子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家电维修工,其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包括: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常用工具、仪表(如万用表等)使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常用小家电拆装与维修、音响设备拆装与维修、空调(制冷设备)拆装与维修、电视机拆装与维修;对应的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测量技术》《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日用电器产品原理与维修》《音响设备维修技术》《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
第二,电子电器设备操作工,其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包括: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能力、基础电路分析能力、常用工具及仪表仪器使用能力、计算机绘制PCB电路图能力、PCB制板工艺、SMT设备操作及维护能力;对应的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电子测量技术》《protel2004项目实训及应用》《PCB制板与工艺设计》《SMT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等。
第三,制冷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其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包括: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能力、基础电路分析能力、常用工具及仪表仪器(如万用表等)使用能力、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能力、中央空调选购与维修能力、变频技术、电动机检测与维修能力;对应的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电子测量技术》《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中央空调设计与维修》《变频技术》等。
第四,电子产品装配与检修工,其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包括: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能力、电子电路分析能力、常用工具及仪表仪器使用能力、电子产品装配及检修能力;对应的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测量技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整机装配工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等。
第五,电子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其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包括: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能力、常用工具及仪表仪器使用能力、电路装配及焊接能力、家用电器拆装与维修、家用电器选购与销售能力等;对应的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日用电子产品应用于维修》《典型电子整机与电子产品营销》等。
四、立足典型工作岗位,改革专业方向
依据“能力为本、课岗融通”的教学改革思想,并结合以上调研及分析结果,可将五大典型工作岗位分为三大岗位群:(1)基于电子产品(主要是电路板)的制图、装配、质检、调试、检修等岗位归为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岗位群;(2)基于电子电器的选购、安装、维护、销售、售后等岗位属于电器应用与维修岗位群;(3)基于电子电器设备的运行、保养及维护等岗位属于电器设备运行维护岗位群。根据三大岗位群,将专业方向确定为: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器设备运行维护。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重构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融入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教学环境最大化接近生产实际,有效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另外,由于三大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接近,所以专业细分应在二年级或一年级下半学期进行,让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倾向,进而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明确选取更利于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在学习和认知上有的放矢。而另一方面,专业方向对职业素养、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别,这些都应体现在所配备的文化基础课上。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专业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紧紧跟着市场的变化,寻求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方向,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才能让专业的发展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郭雄艺,关景新,梁国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2]李雄杰.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薛立军,张立姗.当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