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构建世界一流大数据试验区的战略与对策思路

2017-06-12 11:56谷建全刘战国张齐王命禹张凯
决策探索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试验区双创河南省

谷建全+刘战国+张齐+王命禹+张凯

大数据产业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为河南省打造全国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网络经济强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起到积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河南省构建大数据试验区面临重大机遇

(一)国内外竞相发展大数据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加快产业革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大数据成为国家和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制高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了“数据驱动的经济”战略,推动大数据应用,拉动产业升级发展。未来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美元规模。我国加快实施信息化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央密集出台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行动纲要、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十三五”计划在全国建设10~15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龙头企业全球领先,未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将走在世界前列。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大数据的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2月,批准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 10月批准建设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内蒙古等7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21个省、市出台了大数据规划,8个省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14个省、市搭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交易平台。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经济落后地区实现经济赶超提供了可能。

(二)河南省具备五大优势条件

当前河南省构建大数据试验区、发展大数据产业具备如下五大特色优势条件:一是数据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重要的经济大省,处于一带一路核心,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数据资源丰富多样,传统产业升级需要大数据发挥先导带动作用。二是信息技术网络基础支撑优势。河南省是全国七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郑州是全国10大互联网骨干枢纽之一,河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网络中心。三是大数据平台集聚优势。郑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聚规模居全国前列。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奇虎360先后在河南布局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中原云、工业云、豫教云、健康云、旅游云等一批行业云及大数据平臺加快建设;鲜易网、世界工厂网、中华粮网等一批本土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全国首个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四是大数据关联产业集聚优势。河南省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手机产量2.6亿部,智能手机产量1.7亿部,约占全国12%;互联网领军企业加速集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IBM、惠普等国内外互联网领军企业加快在河南布局。五是国家区域战略叠加优势。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自创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等国家区域战略陆续实施,与大数据战略形成叠加效应。

(三)河南省存在四个短板

当前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存在如下四个短板:一是规划引导滞后,二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程度低,三是产业集聚程度低,四是高端人才匮乏。

当前,尽管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但是机遇更加难得,机遇大于挑战。

二、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战略目标定位,优化战略路径

(一)确立“两中心、三区、三型”战略功能定位

河南省应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大数据产业中心、大数据双创中心、“大数据+”应用先导区、大数据制度创新先行区、大数据开放发展示范区,成为引领中部、辐射全球、特色鲜明的集群型、创新型、开放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力争2020年大数据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增加值3000亿元,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5位,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进入全国前3位。

(二)优化“六条”战略路径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形成双创载体、双创主体、双创金融、双创人才、双创政策、双创服务等配套完善的国内一流双创生态体系。二是坚持开放带动。优化环境,筑巢引凤,突出项目抓手,强化项目招商,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平台,引进行业龙头,构筑开放型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体制和体系。三是坚持战略协同、融合发展。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应与各项国家区域战略紧密结合,形成叠加联动协同放大效应。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合作共赢。围绕网络强省和大数据强省建设大目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激活市场主体,推广PPP模式,形成发展合力,构建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新体制。五是坚持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打造优势、差异化发展。要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力争在产业、企业、品牌及创新上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六是坚持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园区发展载体,促进集中集聚集群化发展。

三、实施“4111”战略,推进重点突破

实施“4111”战略,即打造四大主导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10大特色大数据产业园,建设10大双创孵化器或双创综合体,引进培育100家行业龙头企业,构筑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企业梯队、产业基地。

(一)着力打造四大主导大数据产业集群

一是大数据加工及服务业。承接北、上、杭、深等数据处理前沿技术源发地的技术外溢,立足河南省实际,重点推进农业、工业、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数据加工服务,打造一批创新创业企业。二是“大数据+”产业。打造中部行业数据中心,对接多项国家战略,以交通物流、农业粮食为突破口,推进大数据与交通物流、农业粮食、电子商务、益民服务、经济运行、制造业等各行业深度融合。三是大数据软件产业。着力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大数据软件产品研发,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工具型、平台型和系统型产品体系,推动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产业化。四是大数据智能终端产业。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推进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依托的智能终端整机和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培育发展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硬件产业。

(二)着力建设10大特色大数据产业园

构建“10+n”园区平台网络,重点建设龙子湖数据加工贸易园、高新区软件园、金水科教园区软件园、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港区数据加工贸易、大数据跨境电商园、大数据交通物流园、大数据农业科技园以及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开封大数据产业园等10个大数据产业园。同时依托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或行业龙头建设一批专业化“大数据+”应用产业园。打造郑州和洛阳大数据产业中心,支持开封、许昌、新乡、焦作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

(三)着力建设10大大数据双创孵化器或双创综合体

建设“10+n”双创孵化器或双创综合体等双创平台网络体系,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区重点建设10大孵化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开放式的大数据双创平台,建设10大云计算大数据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应用中心。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推动各类众创空间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鼓励大型网络平台开放创新创业资源,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将部分研发、设计工作外包,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孵化器,完善创新产业链。

(四)着力引进培育100家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

构建“100+n”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的大数据企业梯队。引进培育100家国内外领先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孵化1000家创新型小微创新型大数据企业。引进50家国内外大数据领域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奖补政策,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扶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培育50家智能物流、智慧农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大数据企业。

四、构建世界一流大数据试验区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行政推动,成立省大数据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大数据发展局,与信息化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加强大数据收集、管理、应用、开放等综合开发,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构建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打造中部数据中心信息通信枢纽,构建网上丝绸之路信息通信网络体系。

(二)强化投入倾斜,创新产业政策

强化产业政策创新和引导,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加大投入的合力。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扶持,整合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创投基金加大投入力度,激活双创金融,支持企业孵化和做大做强。

(三)强化项目招商带動,创新大招商招大商

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力度,完善配套激励政策,鼓励招商服务外包。争取国家农业、工业、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大数据信息中心在河南设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数据领域领先的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

(四)强化PPP模式创新,建设大数据平台载体

推广“产业新城+PPP”双模式,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产业新城、高端园区、特色小镇,以及大数据双创孵化平台。

(五)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整合高校、企业、社会资源,建立各类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配套激励政策,打造大数据创新型人才集聚高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构建创新联盟和院士工作站。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试验区双创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