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才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我们的学生时代,和同学们,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陪伴的意义,就是爱的意义。因为爱,所以会有温暖,会有一种踏实的力量陪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完人生的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壹]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也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2013年第四季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遍大江南北。5位明星爸爸跟子女72小时的乡村体验,让父子(女)俩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共同生活3天。
短短72小时,将成为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待在一起的父子(女)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不管是参加节目体验的明星,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深深地“浸润”在“陪伴”的幸福里。
感悟 《爸爸去哪儿》在一个不起眼儿的时段,冷不丁地火了。它唤起为生活忙忙碌碌的人们思考与家人陪伴的意义,也顺带展示了家庭教育的某些问题——作为父母,其实我们给不了孩子许多,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陪伴,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
用心陪伴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贰]
2016年5月25日,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杨绛先生去世,终年105岁。《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便应了这句话。
相识:人生若只如初见。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丘比特的金箭暗暗射中两人,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
相爱:读书消得泼茶香。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相守:此情可待成追忆。“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2003年,《我们仨》出版,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他们做到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到了珠联璧合,相濡以沫,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尝幸福。
感悟 在楊绛与钱钟书的沧桑岁月里,他们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他们都携手走过,风雨同舟。杨绛塑造了钱钟书,钱钟书也塑造了杨绛,二者互相建构,终至圆满。在这场势均力敌的爱情中,两位先生相濡以沫,不仅仅是时空的守候,更是心灵的陪伴。
兴趣的投合,追求的一致,心灵的陪伴留给我们无限的艳羡。
[叁]
大学教授帕克在小镇的车站等车,一只小狗孤苦无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怜悯。妻子不语,怕流浪狗影响他们的生活,但看到丈夫和女儿的由衷喜爱,还是决定让它成为家庭一员。帕克为它取名“八公”。
八公陪着帕克全家一起成长,从小狗渐渐变成庞然大物。八公每天准时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点准时出现在车站门口迎接帕克下班,这可是他们的约会时光。在小镇,在车站站长、卖热狗的小贩、附近商店老板娘的眼中,这是习以为常的画面。帕克从车站出来叫一声“Hachi”,八公兴奋地扑上前去撒娇。
那一天,帕克突然倒在讲台上,他死于心肌梗塞突发。之后每天傍晚五点,八公都准时来到火车站里等候、凝视。从夏季到秋季,九年时间里,八公风雨无改,直到最后死去。
感悟 一条憨厚守信的犬,一直坚守着它和主人的约定,每天都风雨无阻等待主人回家。即使有一天它会失望而归,即便它逐渐衰老,也不曾想要放弃哪怕一丁点的希望。八公在主人的陪伴下成长,八公在凝望中等候主人,人和狗的情谊令人动容。
八公是许多人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