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共生,于斯为盛。
世界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一次非比寻常。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亮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异“成绩单”,提出了务实合作的“中国方案”,并倡议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中国倡议,惠及世界;中国机遇,全球共享。
——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未来3年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批关系“一带一路”中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个个承诺,掷地有声!一项项举措,诚意满满!
回眸千年历史,眺望千年未来。从“世纪工程”到“千年之约”,植根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沃土,“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次高峰论坛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沿着清晰的方向和路径,以和平繁荣为目标,以开放创新为手段,以文明建设为内涵,这一惠及全球的世纪工程已经成为世界繁荣发展、人类美美与共的时代选择。
五月的北京,天蓝草绿,生机勃勃。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这座千年古都隆重举行。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脑,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中外嘉宾聚首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
这场高规格盛会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传承历史,凝聚共识,成果丰硕,各方期待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繁荣。
开创“一带一路” 蓝图化为现实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5月14日上午,国家会议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放眼天下,说古论今,气象恢弘。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4年来,政策沟通不断深化。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匈牙利等国的规划对接工作也全面展开。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
——4年来,设施联通不断加强。“道路通,百业兴。”我们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4年来,贸易畅通不断提升。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仅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农产品到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就缩短了90%。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4年来,资金融通不断扩大。融资瓶颈是实现互联互通的突出挑战。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
——4年来,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4年来,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以坚实的行动逐渐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2016年年底,“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今年年初,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发展带来了中国方案,对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国际间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辞中说。以大雁作喻,习主席向世界生动传递丝绸之路精神,擘画世界共同发展的美好蓝图。
“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的宣示感召世界——
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
——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我们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一个个承诺,一项项举措,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尽显大国担当。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圆桌峰会,来自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论坛成果清单包括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截至目前,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总数达到68个。丰硕的成果反响热烈。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说,此次高峰论坛吸引了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广泛参与,习主席提出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的观点,表明了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存在差异的国家都能够和谐、和平地共处。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时代赋予的实际意义。此次高峰论坛提出了更为清晰的愿景和实际的举措,“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一带一路”建设大计承载了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使全球共同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路线图——凝聚更多的全球共识,打造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共建“一带一路” 五大“福利”影响你我他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汇聚全世界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一场国际盛会,也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
【交通】物流更便利 价格更低廉
2015年3月28日,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文件中指出,“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将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上日程。
目前,中欧班列国内开行城市已达27个,覆盖21个省区市,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
据业内人士测算,通过中欧班列进口欧洲肉类产品,运输时间比海运可节约45天左右,运输费用比空运每吨节约大约1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中欧班列”的推进,不仅仅带来了欧洲的母婴用品、维生素产品等生活用品,还为我们进口来了更加物美价廉的肉类产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高级别会议上,基础设施是重点研讨交流的内容之一。通过各国务实合作,物流将更加便利,进口商品价格将更加低廉。
【旅行】空中直航带你“说走就走”
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海上运输服务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与43个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每周约4200个航班。
海陆空三方并进,让商业贸易方面更加迅速,也让我们的旅游出行更加便利。
与此同时,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国际旅游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接踵亮相,旅游质量逐步提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凝聚更多共识,推动务实成果。国际合作的深入,将可能会为百姓出国旅行提供更多选择。
【就业】诸多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带一路”推进的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正创造着大量就业机会。
这就业机会藏在哪儿?三年多来,我国累计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投资,或者和相关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总计1676个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产生了金融、管理、运输、通讯等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對于即将毕业的青年人来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将在不久的未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处处都是充满机遇的热土。
【教育】助莘莘学子实现留学梦
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国家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点明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的合作重点,即“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教育部统计,截至目前,经审批的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共有2539个,包括本科以上层次项目和机构1248个,高职高专层次项目和机构928个;并推动了一批示范性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一连串数据背后的意义与你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对于想留学的青年学子而言,沿线国家很多优秀高校将提供更多机会。
【人文】民间交流带你领略多元文化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其中,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一大焦点。
文化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在海外共建立了30个文化中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文化中心数量达到了11个。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先后实施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丝路书香等工程,打开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物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将读到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典作品。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拍摄团队远赴欧洲、非洲实地取景拍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好片大片将陆续来袭。此外,通过沿线国家之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文化艺术的合作交流,我们将有更多机会看到、读到、听到、触到开放多元的文化内容。
融入“一带一路” 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大道共赢,“一带一路”穿越中原大地,河南大踏步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指出,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牢记嘱托,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河南砥砺前行,硕果累累。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河南要发挥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把中原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区域,支持郑州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无疑让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找准了战略着力点。
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河南行动迅速,全力以赴。
构建陆海空通道打造大枢纽。在亚欧大陆上呼啸奔驶的中欧(郑州)班列,用每周四班的均衡对开,织就遍布欧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2个国家112个城市的集疏网络;开通经连云港、青岛等港口,直达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国际出海班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陆海相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拓展航线、加密航班,河南开辟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空中丝绸之路。
开放载体平台取得新突破。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次第落户的一系列国家战略,持续释放叠加效应:口岸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郑州机场口岸实施7×24小时通关服务,实行单证快速审结……中原腹地走向国际开放的前沿。
经贸合作持续扩大。黄泛区实业集团在塔吉克斯坦建成当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种子生产线;洛阳一拖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组装厂,“东方红”拖拉机拥有吉尔吉斯斯坦90%的市场份额;宇通、中信重工等重点企业海外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重大合作项目取得超预期收获,激励更多河南企业走出去。
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社会交流基础坚实。少林功夫、太极拳、豫剧表演走红海内外;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共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编制《河南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办学……河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连接起遥远的地方,让各种肤色的人们相识相知相亲相近,凝聚着巨大的机遇,描绘出美好的明天。
融入“一带一路”,河南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于对标中央,突出重点抓落实。
突出“承天接地”。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河南实际积极谋划,出台《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明晰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目标、布局和任务,是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抓好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政策措施、重点任务的衔接,基本形成纵向联系、横向对接的工作机制。
突出重点国家和重点领域。河南同“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经济共振点多,产业互补性强,深化产业合作空间广阔。河南选择中亚、俄罗斯、中东欧、东南亚等区域重点国家,在航空运输、农业、矿业、物流、工程承包等重点领域,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务实合作。
突出交通物流跨越式发展。相继出台“二十二证合一”“负面清单”“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开全国先河或属河南独创的政策措施,提升区位竞争优势,推进各类功能性口岸建设;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欧(郑州)班列为“两大支撑”,抓好国际陆空通道建设;高起点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做大做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对接“一带一路”的合作窗口,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开放载体。
突出走出去與引进来相结合。欧盟有顶尖的技术,中亚有丰富的能源,河南既是重要的物流通道枢纽,又是经济大省,相互合作领域广阔。提升郑州、洛阳作为“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根据产业价值链合理有序承接转移,积极引进沿线国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优质教育、科技等项目,推动河南省农业、资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开展金融国际合作……河南优化开放环境,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一切过去,皆为序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宣告“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重要窗口机遇期。丝路千年,盛世相传,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中原必将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