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
摘 要:完型填空是历年来中考题型,是在篇章中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篇章分析能力的题型。体裁常为记叙文,夹叙夹议文,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材题型时代性、思想性以及知识性,综合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备考及平常的学习中,除了具备必要的词汇和语法外,还应该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能一味以语法为中心,更应在语篇中领悟语言,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文体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加强分析推理能力。
关键词:略读全文 瞻前顾后 复读全文
下面就解题做发表几点浅显的见解: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希望大家一定要牢记三个步骤,反复训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第一步就是略读全文,掌握大意 ,第二步就是瞻前顾后,全文贯通,。第三步复读全文,仔细检查,就是复查核对,决定取舍。
一、略读全文,掌握大意
完形填空题不同于单项选择填空题。单项填空题所给的是一个或两个句子,根据本句或前后句就可以判定所选的答案。而完形填空题所给的是一篇意思完整的短文,所选的答案处在整段或整篇文章之中。所以在做题前,必须先浏览全文,了解短文的大意,这是绝不可省的一步。每篇短文总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段落之间必然承上启下,前呼后应,句与句之间 也一定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因此通读全文是要一气呵成,不要中断思路,只要能了解短文的大意就可。某些细节不理解可以跳过。如果不影响答题,可以置之不理。切不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个别字句推敲上。如果与答题有关,可到第二步填空时再琢磨解决。另外,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能提供主要的信息,帮助了解全文所描述的事件或文章的中心议题。
完形填空实际上是一种障碍性阅读理解题。因此,在解题之前,先要把文章通读一遍,弄清文章的体裁,文章体裁通常分为四种:论述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中考选文以叙事性文章为主,如:幽默故事、科普知識、童话、简短新闻、名人轶事、社会热点问题等。读这类文章,要大体上了解故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前因后果,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弄清其中心思想和大意。然后对留空的句子进行分析,看他在该句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再从所给的选项中找出要填写什么词。
二、瞻前顾后,全文贯通
生活中,有事做事不可瞻前顾后,但是在解答短文填空时,则一定要做到瞻前顾后。
短文中每个空白处的正确答案和气上下文在意思上和结构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必然联系。一般说来,所选答案只有和上下文和结构上都吻合的时候,才是正确答案。因此,必须注意上下的参照,连贯思考。如果答案一时确定不下来,切记不要耽误太久,可暂放一边,待其他答案选好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推敲。
试题所提供的短文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空白处所需要选的答案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有时候,所选答案从局部看是可行的,但从整体看,不见的是最佳的答案。这时就要局部服从整体,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重新选择答案。对于那些拿不定主意或未能选答的空白,不要仅局限在与上下文的对照上,要把视野扩大到全文。有时一旦和整篇短文联系起来,就可豁然开朗,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三、复读全文,仔细检查,决定取舍
填完空白后,重读全文,要仔细考查核对这也是解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此时考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进了一步,也就摸清了文章内在发展的逻辑关系。而如果在此时再读一遍文章,就有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原来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就能够根据对语篇的理解及内在的联系,反复推敲,比较异同,从而选择一个更符合文章意义的答案。为了使这一遍阅读更畅通,建议考生第二步就把选择的词填在空格中。其方法是:1.纵观加联想。再次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联想,猜测空格词的意思,以期达到掌握大意的目的。2.先易且定夺。对照选项再读全文,验证、修正原来的猜测,将有把握的答案确定下来。这时往往绝大多数小题都已解出。3.攻克难题再复读。重点检查尚未解出的小题前后句,解答那些拿不准的少数题。4.反思并修正。重读全文,看看有无逻辑上的问题,及时修正。
除了这些而外,学生还应该注意:
a.所填词的词性。b. 如果需要填的是名词,就要考虑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形式。c. 如果需要填的是形容词或副词,就应考虑是用原级或是比较级,还是最高级。d. 如果需要填的是动词,则要考虑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变化,语气以及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和动词-ing形式)的一般式,被动式和完成式等。e. 如果需要填空的是介词,则要注意固定搭配的用法。f.如果需要填的是冠词,则要注意是用不定冠词还是用定冠词。g.另外要注意一些固定句型。
总之,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多多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加强答题技能的训练。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有意识的对同一篇完形填空反复练上几遍,通过不断的练习,既有助于掌握所学基础知识,也能够提高完形填空的应试能力。持之以恒,学生的思维就一定能够受到启发,解题技能必然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