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贝蕾 朱梁艳 金萍
摘 要:《水经注》是郦道元唯一一部流传至今的作品,是其游览山河后对三国时期的《水经》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而成的书。书中包含的大量历史资料和注释,多源于他亲身游览各地民俗文化,跋涉山川的见闻以及对于山水的情感。本论文就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来谈《水经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体会。
关键词:纪实性;神话传说;民俗民风;山水之美
《水经注》的原型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地理学著作《水经》,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具体详细。郦道元少年时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山川河流,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了随地质地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此,郦道元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出完整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
一、《水经注》的创作
郦道元在历史上一位官员,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实地考察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地理资料。他还是一个实事求是者,坚决反对“虚构地理学”,他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即重视野外考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渊源所在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和积累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等,为他的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郦道元创作《水经注》既是为《水经》做补充,更因自己喜爱山水,他在《水经注》中常常提到有关民生、政治和历史的感想。比如,他身处政局分裂时代,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来创作《水经注》;他利用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又比如卷二十二中详细描述迳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墓,实则是要“揭露这个为官不仁而死求排场的匹夫。”还有对水利、农业方面的特别关注,在卷二中有提到索励屯垦的成功“大田三年,积栗百万,威服外国”的功绩。
二、《水经注》的内容
《水经注》是郦道元游览众山水之作,与徐霞客这种游记式文学不同,《水经注》更像一部中国水系说明书。书中记载了江河的长宽,对每一处水系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能够通过书中叙述去还原那些景点的具体位置和布局。
郦道元的记载主要有神话传说、古籍记载、当地民俗历史和景物描写。比如第一卷中开篇就提到《昆仑说》,引用《禹本纪》《地志》《外国图》《尔雅》《山海经》等古籍来说明黄河的状况。多为引用神话传说,如引用冯夷、河伯的传说。开篇引入的记载较多且面面俱到。另外,从当地的地名或标志性的地标物来证实或联系历史上曾发生的事件。如卷五中提到伏生墓,由此联系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科学研究方面,郦道元的地理记载中有很多值得科学研究的现象,提供了矿产的开发范围,如记叙了安邑盐池。还有当地的传说风俗,在颖水中提到不耗石潭中“无敢澡盥其中”,“必数日不豫,是以行者惮之”的传言。
三、《水经注》的审美趣味
从目前大部分文学史来看,《水经注》最被推崇的风景描写是《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都能让人可以联想到三峡秀丽的神韵。“此篇是中国山水小品中的经典之作,人民心目中的三峡风光就定格于此……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摹尽三峡之雄奇险秀。”郦道元对景物的描写亲切生动,犹如知己相对,文笔清丽,描写透彻。
作为山水散文,《水经注》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艺术的真实感。之前提到郦道元有亲自游览山水的经历,书中很多记录出自他的直观观察,深切感受,所以他能抓住各地山水的特殊面貌,突破辞赋中山川描写的惯用手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山水散文走向个性化,显示出千姿百态。这也是“畅情”“游神”的體验。《水经注》不但刻画了许多真山真水的真实面貌,还表现了作者和游人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不同自然环境中审美着不同的心情和体验,使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交融,是心灵与自然之趣相通。
“《水经注》的写景语言,既不同于辞赋,没有堆砌奇字僻词的现象;也不完全是骈文,而是以散驭骈,流畅自然,摇曳多姿。在文字技巧上,它综合吸收了辞赋、骈文尤其是山水诗的经验,形成了简练精粹、绚丽多彩、俏丽隽永的鲜明风格,有些句子几乎诗化。”
《水经注》中的描写部分主要还是纪实的,并没有太多为了突出景物的美丽或独特而过度夸张。从最客观真实的刻画,将山水景致的画面用清朗俊美的文字表达出了,这也同样表现了郦道元坚持的反对虚化。
四、总结
郦道元的集萃之功是意义非凡的。不论是当时的南北文化交流,散文的发展,还是对后世都有非凡的影响。明末张岱《跋寓山注二则》提到“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晋宋地志作为山水散文的胚胎,在南朝并没有引发出文学上惊人的成就,却在北方的郦道元那里得到总结和发展。《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学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郦道元是当时少有的文化素养深厚切为人正直的官员。足迹北至平成(今山西大同),南到彭城(今江苏徐州),考察沿途水道,之所以殚心竭虑如此,实抱有收遗补缺的良苦用心:“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缺旁通,罕能备其宣导。”虽然郦道元未能踏入南方土地,但依旧将南方水系写入《水经注》,实是心怀天下,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水经注》的记载至今为我们留下的地理价值、神话故事、历史考证以及文学价值,是我们认识和考证郦道元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北朝散文的三大著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经典藏书:水经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
[2]吴小林主编.山水有清音——游记小品赏读[M].中州古籍出版社.
[3]曹道衡,沈玉成编著.南北朝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