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2.过程与方法
首先通过巧妙的设疑,顺利地引导新课,为以后的几节课做良好铺垫。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索猜想——总结规律——反馈训练”的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铺开例题,设计变式,同时通过多媒体、图形观察等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解法,能够类比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开放性题目要鼓励学生讨论,开放多种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点和矫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三、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四、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设计
(1)复习: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2)设置情境:请学生回答完后再提问:前面引言第一章“解三角形”中,我们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
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2.学生活动设计
提问形式,学生回答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實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科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首先研究如何测量距离
3.设计意图
(1)复习前一节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2)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问题,启发思考,推进新课。
(4)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正余弦定理。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将本题简单地看作字母的代数运算,可以让他们在代数运算的同时说出其几何意义,使学生明确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特点。
(5)通过例题,应用新知。
(6)让学生正确理解定理包含的含义。
通过分组讨论后,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智慧于一体,彼此之间再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7)课堂小结,整体认识。
五、课堂小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