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摘要 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工作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博爱县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实际,详细阐述农村防雷装置设计及施工要点,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农村民用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22-01
博爱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雷电灾害是其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夏季农村雷电灾害频发,极易威胁农村建筑物安全,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因此,做好农村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施工至关重要。
1 农村建筑防雷装置设计
1.1 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
民用建筑防雷等级通常要依据年预计雷击次数和建筑物本身的功能进行划分,不同的民用建筑有不同的防雷等级,目前民用建筑的防雷等级通常为二类、三类防雷等级。
1.2 外部防雷设计
外部防雷装置依据部位不同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防雷接地装置、引下线和接闪器。工作原理就是接闪器在发生雷击时将吸引电流,通过引下线将电流导引到接地装置上,分散电流,消除雷击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1-2]。
1.3 内部防雷设计
在建筑物外部架设防雷装置的同时,在民用建筑物内也要安装内部防雷装置,通过等电位连接减少电位差,同时通过屏蔽措施,保护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
2 民用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分析
2.1 外部防雷装置施工
2.1.1 引下线。在对引下线施工时需要严格参照设计图纸以及相关规范要求。一般来说,防雷引下线布设点会在防雷接地平面图上标注,施工时要参照施工图纸焊接。引下线可有若干并联的电流通路,民用建筑物防雷引下线设置要求 ≥2根,并顺着建筑物周边均匀布设,引下线平均跨度要求 ≤18 m。引下线施工时,要关注高层建筑设计结构转换层,从最底层到上层的施工结构柱会中途改变大小或位置发生变动,需将引下线以醒目物质标注清楚。当结构柱或钢筋变化时,要将混凝土结构柱内主钢筋合理焊接并形成电流通路。
2.1.2 接闪器。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金属屋面等。在民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针(网)等可有效吸引雷电流,需沿屋脊、屋檐、女儿墙等易遭雷电袭击位置敷设。同时,屋面避雷网通常使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及热镀锌件,参照建筑物防雷等级在整个屋面设置不同尺寸网格,在大屋面位置需设置8 mm×12 mm或10 mm×10 mm的圆钢或扁钢当作接闪器。针对其他造型的屋面,通常沿女儿墙或屋脊设置¢12镀锌圆钢作为避雷网。针对屋面突出金属建筑物,无需单独设置接闪器,直接将金属屋面当作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相连接。针对高层建筑物露天设备较多,还有与之相关的金属管道等情况,屋面全部金属管道都需要与避雷装置连接。如果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需加设避雷针或避雷网[3-4]。
2.1.3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施工关系整个防雷系统的质量。农村住宅多为自建,通常将通过地下的钢筋当作接地体,施工中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要求有效焊接,并与引下线钢筋合理焊接。高层建筑物要运用钢管、圆钢或角钢单独设置接地体。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要求敷设的垂直接地体为2.5 m、间距5 m、圆钢直径≥10 mm、角钢厚度≥4 mm、钢管厚度≥3.5 mm。
2.2 内部防雷装置施工
2.2.1 住宅建筑物总等电位连接。总等电位端子箱MEB通常安装在地下室,地下室各动力设备如配电柜外壳、水泵、风机、电梯及弱电控制设备等相连接组成总等电位联结。电气井敷设镀锌扁钢规格为40 mm×4 mm,总等电位端子箱MEB同各垂直干线互相连接,进出建筑物的所有金属管道及各类垂直管道,都要在建筑物进出位置同联合接地体焊接。电气井、机房及电梯井道做预留接地处。屋面金属管道及金属楼梯等要用镀锌圆钢或扁钢与屋面防雷引下线合理连接。
2.2.2 在建筑物内建立合理屏蔽。将建筑物内钢筋、金属构件与地板上铺设的金属龙骨之间进行可靠连接,并入地下后形成一个屏蔽网[5]。
2.2.3 加装电涌保护器。在防雷接地实际设计和施工中经常会忽视屋面配电箱,要在配电箱出线端口加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通常按三级保护实行接线,设备线路与防雷器之间传输距离≤10 m,防止损害设备。另外,电涌保护器两端引出线需保持最短,确保最大电涌电压为较低状态。
3 结语
农村自建住宅防雷裝置设计施工为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民用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合格性和有效性,要提前设计建筑物防雷装置,在施工中注意防雷装置各个细节,严把施工质量关。这样才能使农村建筑物防雷规格符合相关防雷标准规范要求,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4 参考文献
[1] 罗飞海.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及施工的构造要点[J].通讯世界,2015(17):71.
[2] 吴勇福.浅谈建筑物防雷施工常见问题[J].城市建筑,2013(16):207.
[3] 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1):90-92.
[4] 蔡云泉.创新农村防雷管理 提高减灾避害能力[J].浙江气象,2010(2):38.
[5] 张国毅,李承昊.雷电破坏农村环境的调查和农村防雷技术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