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张艺琼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思想上以及心灵上的放松,渴望回归自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本文以禅宗文化影响下的草庵风茶室为线索,主要研究其体现,并且追溯当代茶室设计中的草庵风元素。
关键词:草庵风;茶室;设计;禅宗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55-01
当代茶室设计中体现的传统特征,就是运用传统草庵茶室的造型或片段,使之成为当代设计中的一个符号,比如尺度和材料以及质感等等,又或许是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了传统草庵风茶室的要素属性。
一、小入口
传统草庵风茶室的突出特征是在千利休时代创立的小入口,这为了表达茶道中人人平等的禅宗思想。
素庵是当代建造的一个茶室,在外观上给人简单素净的视觉感受,素庵的入口设计就是对传统草庵风茶室小入口的现代演绎,在进入茶室的时候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进入,这种入口的设计方式,还有它所保安的行为模式中,有着人人平等的禅宗思想,这也是茶道一直所提倡的。素庵通过设计这种小入口的方式,将茶室的内部和外部被分别加强了,茶人们在进入茶室从弯腰屈膝再到抬头观察的过程中,类似茶人经过了蜿蜒的茶庭到达茶室的过程,进入了茶的神圣世界。
北京西海边的院子茶室也运用了这种小入口形式,相比传统草庵茶室的入口尺度稍大,但仍显得狭窄,只能容许一人低头通过。在院子茶室里,放大了空间的使用功能,并不仅限于喝茶,还设置了聊天、休闲的区域,这也是茶室顺应时代的需求做出的改变,故而原本只能膝行进入的小入口被放大,更加方便人们的进出。
二、格子窗
传统草庵风茶室中的格子窗,是使建筑更加通透朦胧的一种手法。格子窗一般使用木条或竹条编织,再糊上和纸这种半透明的材料。这种元素反复出现在传统的草庵风茶室中,对于当代的茶室设计也是一个利于引用的形式片段。
由于技術的革新和新材料的出现,在当代的许多建筑中,塑料、金属等材料都可以制作格子窗,用来代替木材和竹条,和纸也有了各种替代材料,比如磨砂玻璃等。除了材质的革新,格子窗的尺度和比例以及色彩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不论材料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格子窗带来的朦胧之美,以及和建筑墙体虚实变化的感受。
三、木柱
传统草庵风茶室中有代表性的木柱是壁龛旁的柱子,因为草庵风崇尚自然之美,这里的柱子要选择自然弯曲、苍劲古朴的。在藤森照信设计的高过庵中,茶室被设置在高高的木桩之上,这些木柱都是在原木中挑选出来的,保持着自然生长的形态,呈现着自然的纹理,夹杂着树疤,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仿佛是直接从地面下生长出来的一样。与此相同他的另一件设计作品入川亭,是将茶室整体架在五根竹筒上面,与周围的竹林相得益彰,充分的融入在环境中。
四、利休灰
利休灰这个词源于一首和歌“利休灰色的雨下个不停……”,利休灰的灰色是偏向灰绿的颜色,而不是单纯黑色与白色的混合。利休灰就是两重意义、多重意义的中间领域,也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中庸”,都是传统草庵风茶室的设计哲学。 位于上海杨浦区的五维茶室,设计为了表现“五维”的概念,将墙体做了抽象的变形处理,使用清水混凝土建造的,整个空间都使用清冷的灰色包围,营造出了一种素净、安稳的氛围。北京西海边的院子茶室,在庭院的建造也中大量使用了这一元素,深浅不一的灰色墙砖构成了建筑的主体,值得一提的是庭院中的一面围墙使用了灰色的竹筒堆砌,竹筒从中间劈开,堆砌时呈现不同的旋转角度,中间的窗口用瓦片填满,站在远处给人一种色彩上的和谐以及不同材质呈现出的细腻感。
五、不对称的组织关系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都是采用对称的格局,这样显得沉稳、大气,但是不对称的组织关系才是传统草庵风茶室的主要特点,不对称的格局可以呈现出自然的美感,因为自然之中少有对称的事物,这也与禅宗推崇自然之美的影响有关。
六、结语
草庵风是禅宗与饮茶的融合体。研究、总结草庵风影响下的当代茶室设计,将其运用到当代茶室的环境设计中,并结合当代的材料与技术,设计注重禅茶一味的精神与内涵,营造一个简素、静寂的饮茶场所,也是人们自我反省、觉悟的精神道场。
参考文献:
[1]张末节.禅宗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靳飞.茶禅一味[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官晓晶.传统草庵风茶室意象在日本现代建筑中的继承[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张忠良.中国世界茶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6]吴言生.论禅宗所谓“本来面目”[J].晋阳学刊,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