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仲鹤
庐山是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江西北部九江市区的南面,东偎婺源、鄱阳湖,北临长江,西邻京九铁路,绵延奇峰峻岭90余座,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除了山多奇峰,庐山瀑布多而且落差大、姿态美;山上每年有大半年的日子是云雾天,这些云雾形状各异,千变万化。在古代,庐山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著名风景点有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开先瀑布等。毛泽东曾在1959年为 庐山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名句。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庐山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奇峰磅礴峻伟
庐山自古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唐代诗仙李白在遍历名山大川之后来到庐山,他惊叹道:“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高,峻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匡庐真天下之壮观也。”明太祖朱元璋封庐为岳,“爵以尊号, 禄以秩祀”,把庐山与五岳并称,名曰“庐岳”。宋人欧阳修在称颂庐山的文章中说:“庐山高哉,千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于长江。”明人王廷杖《游庐山记》称赞庐山名甲天下,“自外望之,巍然高大,与他山未有似异也。环视其中,磅礴郁积。崖壁怪伟,琳宫佛屋,钩锦秀绝。愈入愈奇,而不可穷,乃实有以甲天下也。”
庐山著名景点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海拔1286米。因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壑口,大有一口汲尽鄱阳湖水之势,因此得名。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3字,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4字。坊后山脊上有一红柱绿瓦伞顶圆亭,名含鄱亭。岭中部有一座雕梁画柱的方形石亭,名望鄱亭。望鄱亭往北40米,还有一座半隐的“忘归亭”。含鄱口北面是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是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含鄱口,还是庐山观日看云雾的胜地,所以是游人必到的景点。
地处庐山东南的五老峰,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5个山峰,仰望有如席地而坐的5位老翁,所以人们把这原出一山的5个山峰称为“五老峰”。五老峰根连鄱阳湖,峰尖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全山形势最为雄伟奇险的胜景。五峰中的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峰顶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封顶云松姿态如弯曲的虬龙。
相传李白曾在五老峰筑舍读书。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一诗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诗人把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五老峰的峭拔秀丽。
瀑布壮观奇绝
庐山群峰间散布壑谷20条,岩洞16个,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和瀑布。庐山有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瀑布有石门涧瀑布、开先瀑布(黄岩瀑布)、三叠泉瀑布、六龙潭瀑布等近十处。历来的文人、画家,多有以庐山飞瀑为题材创作诗文和山水画。
庐山最早记入史册的瀑布,是石门涧瀑布,2000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志》中已有记载。石门涧发育于庐山西坡的断层中,左天池峰,右铁船峰。两峰突兀,壁立如门,涧水破门倾泻,落差高达百米多,势若“喷雪奔雷,腾空震荡”。
廬山最有名气的瀑布,是开先瀑布。开先瀑布因这里原先有开先古寺而得名,又因李白的不朽诗篇《望庐山瀑布》而扬名于世。开先瀑布分东、西两股。东瀑布在双剑峰和文殊峰之间奔流而下,由于崖口狭窄,瀑布散成数绺,形如马尾,故称马尾瀑;西瀑从鹤鸣峰和香炉峰之间的高崖上下落,气势雄伟,名香炉瀑。两瀑会合于青玉峡,下注于龙潭。当年,李白游览至此,仰观巨瀑从天而降,触景生情,心神激荡,写下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诗传颂千古,也使开先瀑布名扬四海。
庐山瀑布以三叠泉为最壮观奇绝。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东面大峡谷中,其水系发源于五老峰大月山。涧水由五老峰崖口流出,分三级跌下,故名“三叠泉”。三叠泉瀑布总落差155米。一叠直垂,落差20多米;二叠弯曲如弓形;三叠最为壮观,高50米,直泻入潭中。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深,站在泉下抬头仰望,泉瀑抛珠溅玉,宛如白鹭上下争飞。三叠泉旁有观瀑亭,建在峭崖上,同瀑布遥遥相望,从观瀑亭可俯瞰瀑布和峡谷全景。从观瀑亭下来,可欣赏到“观音洞”和“观音崖”等景点。
山中之城——牯岭镇
牯岭镇是庐山的中心,常住人口有1万多人。牯岭镇牯岭街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牯岭独特的气候,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牯岭现在仍保存具有英、美、法等近20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群,是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站在街心公园远眺,峰峦葱茏,远山含黛,风格各异、依山而建的别墅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点缀在万绿丛中。
牯岭镇不仅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和疗养、休养的服务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出发,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与九江庐山机场、九江长江航运、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相连接。
现在的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还有许多餐馆饭店。一般来庐山的游人,上山后都要先到牯岭街,可在此安排住宿,以牯岭街为出发地选择游览路线。
庐山的寺院和书院
庐山除风景优美外,在古代还是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山中寺庙多达380处。东林寺、西林寺和大林寺,称为“三大名寺”;秀峰寺、海会寺、万杉寺、栖贤寺和归宗寺,称为“五大丛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东林寺。
东林寺的创建者是晋代高僧慧远。慧远以佛为主,把儒、道、佛三家冶于一炉。慧远初上庐山时,借住在师兄慧永的西林寺,后江州刺史在西林寺之东为他另建一寺,这便是东林寺的由来。慧远定居庐山36年,东林寺曾被尊崇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影响远及东洋西域。
陆静修是道教一代宗师。他于461年到达庐山,建太虚观,与佛教分庭抗礼。唐玄宗封庐山道教为“九天使者”,敕建与五岳真君并列的“九天使者庙”,使庐山成为中国道教的重地。宋徽宗又将它更名为“太平宫”,并派任官员,进一步使它成为极负盛名的道观。
庐山上最著名的人文古迹当属书院。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在庐山北面的书儿山南麓建立了濂溪书堂,后改称濂溪书院,历代几经兴废,直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被山洪冲坏了院址,从此名存实亡。
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比濂溪书院创建的时间更早,规模更宏大,影响也更深远。唐朝末年,许多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处“建学置田”称“庐山国学”,由国子监九经李善道当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宋仁宗五年,庐山国学改称“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声名,是与宋代大儒朱熹分不开的。著名理学家朱熹经营白鹿洞书院3年,使白鹿洞书院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扬名国内。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毁于战火,明代重修。明清多次修建,办学不断。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维护和修理。1988年,白鹿洞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