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凌娣
每一个家庭都会有爱,但是,爱与爱并不一样,有的爱,是建立在为自己的基础上的,是爱自己;有的爱,是不仅仅要爱自己,还要爱别人,而且,是让更多的人得到爱,这是一种大爱。本文的主人公王薇华博士就是一个大愛之人,她不仅爱自己,爱家人,更用自己的学识,传播爱,传递幸福,把自己所学的积极心理学,送到企业、学校、社区、医院……让幸福无处不在。因为她的家庭里就具有大爱的家风。
爱在家庭仪式中传达
还在小的时候,每次过节,王薇华的母亲就会给孩子们做各种时令的美食。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在春天包的小燕子,用面捏出燕子的身子、头,还刻出翅膀的样子,这是要告诉孩子们,春天来了。而到了过年,母亲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饺子馅儿,花生呀,枣呀……孩子们吃得很开心,也记住了自己在这个过年吃到了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饺子。如今,过年了,王薇华也会让家人们享受跟别人不一样的年。
从小,王薇华的家里就有一个习惯,孩子们一进家门就要跟父母说“妈妈我回来了”“爸爸我回来了”;在任何时候见面,都要说“爸爸好”“妈妈好”;睡觉前,要先去父母的房司道一声晚安;早上起来,也需要去父母面前请早安。
这是王薇华和她的哥哥们从小就要做的事情,到了她的孩子那里,自然也需要遵从这样的规矩。尽管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因为叛逆,对此表示不理解,王薇华跟孩子解说了其中的道理后,孩子欣然接受。
每年,妈妈都会领着孩子们去拍照,照片洗出来了,上面还标着拍照的日期和地址,每每翻开这些照片,就能勾出很多美好的回忆。也因此,王薇华每年都给孩子们照照片。现在的技术发达了,有单反相机和手机,都可以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电脑里面,即便如此,王薇华还是会挑选一些觉得比较有意思的照片,洗出来,陈列在影集里面。现在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影集也摞出了一米多高。
好的学习环境成就一个学霸
我们经常说书香门第,所谓书香,其实是一种氛围。在王薇华家,就有这样的氛围。
王薇华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高中生,按当今的标准来评定:帅哥、暖男、才子。父亲一手好书法,一手好文章,他给孩子最棒的教育:一是阅读(爱学习、爱读书);二是乐观(少生气、多忍耐);三是谦让(多付出、不计较)。
在特殊年代,父亲弃笔从戎,但是,爱读书的习惯一直跟随着他。在王薇华还没上学的时候,家里就有别人家没有的东西——书架,虽然很简易,无非就是四根柱子,每层用隔板分开而已。但是,书架上的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
如今,王薇华还记得,每一层,父亲都给标上了分类。在书架的最底层,父亲标的是小人书,第二层标的是连环画报,第三层是哥哥们的课本,第四层才是父亲的书,第五层是一些社会科学、世界知识、参考消息之类的书。小时候,物质资源贫乏,没什么玩具,就是与书为伴,在书里面找乐趣,也因此建立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王薇华和两个哥哥的成绩都很优秀,上高中的时候,她上的是整个喀什地区的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根据以往的成绩来说,每年,这个班的学生都是被各地大学分走。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王薇华的班只有三个学生考上了大学。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她的成才路,怀孕后,王薇华挺着大肚子自考续本;读研的时候,女儿才几个月,儿子两岁多,一个抱着,一个拉着;读博的时候,儿子7岁,女儿5岁,天真的孩子说:“妈妈,我是小博士,你是大博士。”
有人说,王老师,你是个学霸呀。王薇华还不好意思接受,她觉得自己并不是成绩名列前茅的那类学生,怎么能算学霸呢。后来想想,自己真的是学霸,学霸不是一时的成绩好,而是在人生的历程中,一直坚持学习,并能因此获得成绩。
现在,在王薇华的家里,没有沙发,地上就是蒲团,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蒲团上喝茶看书,聊天,地为桌,书可以随手放在地上,要说到那本书,随手就拿过来了,看完了,就直接收起来。所以,在王薇华的家里,永远都是整整齐齐的。
少计较多付出
小学的时候,王薇华的学习成绩就很出色,是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时,父亲对她说,不用在班里挣什么名分,有些机会可以让给身旁的同学。王薇华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发现自己在班里的威信更高了。读初中日寸,父亲又对她说:你已经做到了不计较,今后你在身旁,若是遇见比你还不计较的人,一定要让她成为你的好朋友。
“与比我还不计较的人做好朋友”,这些年,王薇华一直都是以这个标准在择友,结果发现,人群中最优秀的人们都被她遇见了,她的朋友都具有三大特点:大笑、大傻、大侠。一是大笑,笑点低,典型的嘴角上扬,一脸喜庆,基本属于“没心没肺”的嘻嘻哈哈“乐天派”;二是大傻,喜欢付出,乐于给予,不计较,见面吃饭抢着买单,遇上了觉得对方用得上的东西,也会给她捎份;三是大侠,慷慨乐于助人,你有任何事情或问题的时候,她们很少找借口去推脱,而是会说,别急,我来想办法,马上让我来处理……
这样的交友方法,让王薇华赢得了更好的朋友,收获了更多的福气,也让她更有动力去做好自己的幸福力传播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