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军
桃李园中细耕耘
□王永军
王永军
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讲师、互联网德育研究会特邀专家、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专家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学校文化、德育建设研究,具备丰富的实践及理论经验。出版《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责任教育》《把握好教育的火候》等学术专著。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转眼我已在教育的桃李园中耕耘了二十五个年头。回首二十多年的园丁生涯,我强烈感受到了身为教育者的幸福与满足。“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每年的教师节和新年,当我收到学生们来自各地的贺卡与问候时,我感受到了光荣与自豪。不禁回忆起和孩子们一路走来的青葱岁月,感悟着教育中的那些点点滴滴……
1992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职业学校,拿到派遣信的那一刻,我就懵了。曾经一心想着去重点中学任教,憧憬着能教出一批批出类拔萃的弟子,把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的校门,如今我居然要和职校生打交道,真是想都没想过。
带着几分失望,我硬着头皮来到这所学校报到,在校门口正好碰见一伙学生正和几个社会青年打群架,手里拿着砖头、石块互相叫嚣着。想着以后每天都要和这样的学生打交道,我的心中立刻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就这样,带着一丝迷茫、几分困惑,我开始了自己的职校教师生涯。
身为一个职业学校的老师,每天都要面对各色的“四大金刚”“过海八仙”,工作之初确实让我大伤脑筋。这些学生仿佛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不是把教室里的玻璃打破,就是两个人话不投机动起手来,我每天都像个救火队员似地到处灭火,却往往是“摁倒葫芦起来瓢”。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我和孩子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一次周末学生返校的晚自习上,我刚走近教室就听见班里“嗡嗡”的乱成一片,学生们正在兴奋地议论些什么,我不禁恼羞成怒,快步冲上讲台,有道是“擒贼先擒王”,我冲着为首的王凯呵斥道:“说说你们兴高采烈地谈什么啊?”
王凯怯怯地站了起来:“报告老师,我们都在说今天下午鲁能泰山对上海申花的那场球,李金羽进的那球实在太漂亮了。”“是啊,绝杀上海队太过瘾了。”班里的学生们都齐声附和道,原来孩子们都还沉浸在那场精彩的中超联赛中呢。
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兴奋的脸庞,我不禁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这个话题开个主题班会呢?说办就办,我假装生气地黑着脸对王凯说道:“既然大家都想侃球,咱今天索性就来个侃球时间,你做主持,大家一次侃个够,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我心目中的泰山队’。”话音刚落,班里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自己也是泰山队的老球迷,我们一起回味着属于泰山队的那一个个精彩瞬间。我借机向学生们讲述了泰山队的风雨历程,介绍了球员荣耀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汗水,当我说起1995年泰山队一鸣惊人首夺足协杯时,孩子们不禁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崇拜地说:“没想到老班竟然是‘骨灰级’的球迷呢!”
天下球迷一家来,凭借足球,我和学生们走得更近了,闲暇时刻我们聚在一起看球、评球,渐渐地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不断用泰山队从草根一族成长为绿茵豪门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帮助他们改掉身上的缺点,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身边的榜样远胜单纯的说教,“调皮蛋”们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上课说话的少了,主动学习的多了。
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向学校建议组织小“泰山杯”足球联赛,让这帮精力过剩的孩子们有用武之地。瞧吧,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候,男孩子们在球场上飞奔,女孩子们在场边呐喊助威。学生的精力、热情有了宣泄之地,渐渐地同学间寻衅打架的少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强了,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和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很多职校生在中学期间就被冠名为顽皮好动的“问题生”,个个精力旺盛。进入职校以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减轻,孩子爱玩的天性更有机会得以施展,于是寻求能量的释放便成了他们的内心渴求。怎么办?有的老师采取了“鲧”的做法——堵。他们振振有词地说:“本就是一群‘老虎’,要是放虎归山岂不乱套,那还怎么管理班级?”
但我认为学生们难免有类似于老虎的野性,怎样去科学地管理他们,是我们每个班主任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对学生如洪水猛兽般严防死守,整日被动地填补窟窿,还是视学生如源头活水,主动地引导为我所用?我认为适时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成长,不断给孩子一点鼓励,让他们微笑着前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疏导而不是围堵,班级管理的艺术正在于此。
刚做班主任难免年轻气盛,看到学生哪里做的不顺眼,我总要气急败坏地揪着臭批一顿,直到一次意外“出丑”彻底改变了我的做法。
某次全校举行升旗仪式,班里的李明一直在队伍里故意捣乱,我一脸严肃地冲他吼道:“上周刚表扬了你,今天又在队伍里捣乱!”我喋喋不休地絮叨起来……
升旗仪式结束,我不经意间听到同学间的对话:“瞧瞧咱班主任,每天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像个老太太似地唠唠叨叨,干脆改名叫刘姥姥算了。”队伍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
我脸上觉得火辣辣的,没想到在学生眼中我竟然是这样的形象。我冷静地反思了自己的工作,觉得自己确实浮躁了些,要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应该把握好教育的火候,学会缓一缓,冷一冷。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李明”式的学生,如何让批评取得实效,的确应讲究一点艺术,注意把握好教育的火候。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找到了症结所在,自此,我更加注意工作方法,逐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伴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由一个青年教师变成了中年教师,经验的积累使我在工作中变得游刃有余,开始当起了年轻老师的“师父”。课余时间和一位“徒弟”小刘交流时谈起了班级管理的话题,小刘高兴地说:“我们班有几个问题学生,班里的几个学习小组都不愿接受他们。后来我把这几个学生的名字做成纸条,然后让小组长抓阄,终于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我告诉他:“通过‘抓阄’的确能解决了燃眉之急,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把孩子做成‘阄儿’抓来抓去的时候,你可曾考虑过这些孩子们的感受?”
我建议他不妨借鉴古人的“抢绣球”,班主任能否像“员外”们一样把这些孩子变成小姐手中的“绣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主任作为一方“员外”,应该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孩子改变习惯,将蛰手的“仙人球”变成人人争抢的“绣球”,让更多的同学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逐渐接受他们。
在我看来,每个班级都会有所谓的“问题生”,他们人员虽少但能量不小,往往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一群人。我通过对后进生的帮扶,在班内树立起同学间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和谐班级氛围,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班主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我们要远离“足球场”,走进“选秀场”,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我阅读的范围很广,种类也杂。我喜欢读文学名著,因为“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名著滋润了我的人文情怀;我更喜欢阅读教育名著,缘自“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阅读丰富了我的教育底蕴,近距离地聆听大师教诲,经典阅读使我受益匪浅。
参加工作二十年来,我读书的劲头更大了,欣喜之余,我还动员身边的同事一起阅读经典名著,组织开展了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每周的读书沙龙我都安排不同的班主任主持,向全体教师推荐介绍一本经典名著或其中的某个精彩片段,然后通过论坛的形式进一步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同时,我组织的读书沙龙还适当穿插教师保健、子女教育等内容,把读书活动搞得生动有趣,让老师们喜闻乐见,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共同打造书香校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班主任读书不应只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更应强调学有所用,注重成果转化,努力把读书所得内化为自身的气质修养。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基础上,我尝试开拓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发表教育论文等形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并带动同事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更好地指导农村孩子阅读,我还利用基层调研的机会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走访调查,并撰写了《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状况调查》两篇调查报告,累计两万余字。
回首与读书结缘的三十年,就像是结识了一位知心的朋友,从相识到相知,不离不弃、风雨同舟。有人说真正的朋友就像一壶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而经典名著恰如这壶龙井,只要用心去品味,你就会发现教育人生其实可以很美。
2012年因工作调整,我开始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如何做一名老师的“老师”?一直从事职业教育的我,对普通中小学知之甚少,如此境况,又怎敢在老师们面前卖弄?
一次偶然上网浏览,看到一位班主任撰写的教育案例正好是我执教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所急需的,我不由地心头暗喜。从此我便经常浏览教育网站,从中了解基层学校情况,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上网发帖、交流心得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我结识了很多未曾谋面的老师。
接触的老师多了,我就有了想写点东西与大家分享的念头。第一次看到我的想法变成铅字,那种兴奋无以言表。教育网络给予了我很多,在虚拟的世界里认识了很多未曾谋面却又彼此熟悉的杏坛挚友,不断地学习交流也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厚的底蕴。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二十年转瞬即逝,我在教育的桃李园中辛勤耕耘着,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希望,和我教过的每一届学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每当收到学生们来自各地的贺卡与问候时,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光荣与自豪,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褒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播种春天。
(责任编辑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