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
摘要:本文介绍了实验室管理的内容,阐述了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可行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整体发展,影响到实验室建设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当前情况可以看出,一些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状况尚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需要,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室的内涵及基本任务。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2、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础”,“只念书,不做实验,等于只学了这门科学的一半”,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基地;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前沿。所以说“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是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学科建设相脱离,实验室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专业学科支持,高水平的实验室难以涌现许多高校在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往往仅满足于本科生课程教学的需要,大量的经费投资于普通的实验设备,所做的实验也是以演示型为主。这样,一方面使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又使实验室建设缺乏动力支持,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实验室工作人员少,管理不到位在高校,实验室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工作人员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
3、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按专业或课程设置,将实验室分散设置在不同的系部,片面追求“小而全”,这种现象随着近年来高校系部组织进一步细化而有所抬头。如某高校管理系原有一个大的实验室,近几年从管理系分离出两个系:金融系和会计系。这两个系又分别建设了各自的实验室,实际上这三个实验室所配置的设备、人员甚至实验内容都是相差无几的,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造成了实验设备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率降低。
4、实验室相对封闭,成果难以转化成生产力高校实验室虽然集中了一批高、精、尖的人才和先进设备,研究的课题多数也是国家科技前沿的课题。但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相对封闭,研究出的成果常常鉴定评奖后就束之高阁,许多成果难以推广应用,造成科技投资效益的降低。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由于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的不断增大实验技术人员必需是具有高素质的多面手,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实验课多、人员少的特点,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即一人独立完成几门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高校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要对现有实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主要开展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内容、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要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如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3)要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工作中,实行“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
(4)要博采众长,向国内外兄弟院校学习,特别是向那些获得省级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国际知名的学院学习,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从而加快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步伐。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若干高水平的学科,高校才具有竞争力。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规划,从而带动实验室整体实力的提高。
3、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共享实验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打破系部的条块分割,对其实验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共享,改变过去那种数量众多、投资分散、效率不高、水平低下的现象,对于通用性较强的实验室,如管理、会计、营销、国贸、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等,可考虑集中资金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实验室,除了给学生进行专业实验以外,还可以对上述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
4、实验室要面向社会,利用高科技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学校必須服务社会和依靠社会。因此,实验室要面向社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承担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评价工作,同时,利用实验室积极开展科技工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为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整个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而实验室工作是一项复杂烦琐、细致而又不可缺少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好,就会产生混乱,影响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实验室建设的软措施、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