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丁白玛
摘要:中国将迎来严重老龄化的时代,而且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严重,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增多,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这使得农村养老现状难以改善。本文旨在为农村养老难问题探索出路,主张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定期下乡服务老人的农村医养融合服务,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农村养老
一、中国农村老龄化现状
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全国老龄办公布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中国的现状已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我国老龄化具有以下特征: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增长快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以及未富先老……本文着重关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倒置。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地区差异大于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城镇,中国老龄化问题的难点和重点绕不开农村。
城镇养老服务发展比农村更成熟,发展城市养老的优势资源更多:优质医疗卫生条件、集中性养老服务供给、较好的经济收入……但农村情况不甚乐观,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3%,农村老人贫困率高于城镇(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空巢老人数量大,占老人总数比例高。
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目前,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在从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劳作。超过68.4%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资助生活,其次是新农保和土地收入。依靠子女居家养老的比例在农村养老中占了绝大多数。此外,约有近四成老人“身边无子女居家养老”。
二、为农村提供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一)农村现状要求更多养老服务
首先,大规模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向大城市,导致农村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呈现“空心化”养老断层,老无所养的现状,有的老人不得已仍要从事农活获得收入来源,还要给子女抚养孩子。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低,尚有劳动能力时主要依靠劳动收入获得经济收入,或者子女不定时给的生活费,以及每月几十块的养老金,经济压力大。
其次,农村老人健康体检意识较差,小病不医治,为重大老年疾病埋下祸根。给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如果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做好相关工作可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二)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助于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减小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矛盾,一方面体现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对人权的尊重,不仅让城市老人可以养老安度晚年,让农村老人转“等老”为“养老”,也能安度晚年。
(三)促进我国养老社保制度的建立健全
中国农村老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很大,解决养老问题势必要充分考虑此种现状,所以我国必须立足于现实,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这对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很大意义。
三、农村推行“医养融合型养老服务”的创想
相比城市老人,我国农村老人同样需要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但是鉴于经济条件等实际状况的限制难以实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方式,尽可能低给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里创想的“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养”的基础,以优质医疗资源流动性服务来提供“医”,从而实现给农村老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的目标。
(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合作
从政策法规上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医养结合运作模式”(情况比较特殊的地方可以适当因地制宜)。政府承担发展农村醫养融合养老服务的责任,联合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其中。
1、政府:提供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财政上的支持(国家可因根据省的经济状况来各自承担一部分比例的财政开支,比如按照省人均GDP由低到高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省,国家承担由多到少的费用,经济状况好的省自己财政出的费用较经济差的省多。)同时承担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农村老养老的宣传责任。
2、医院: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必须根据政策要求,建立起流动优势医疗资源服务农村老人的机制。这种流动是相对流动,较为固定的一批医生周期性地到农村给老人体检,并给老人建立个人的诊疗数据库。
3、社会组织: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给农村老人提供他的专业性服务,如帮助老人进行健康管理,为农村老人提供物资和精神上的帮助,举办农村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生活。
4、村委会:村委会将是承担具体实施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重要角色。首先,村委会组织助老小组,责建立并管理老人信息档案,包括家庭成员信息,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外出务工情况,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等。同时,小组对接医院医生的周期性健康体检工作,帮助医生收集整理老人次诊疗记录。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便利之处。
搭建一个联通政府、社会组织、村委会以及农村老人的平台,不仅可通过电脑互联网进行管理沟通,还可以根据各个参与者角色职能的不同来建立易操作运用的手机客户端,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促进人财物的有效利用。
(三)增强农村老人参保意识,提高农村参保率。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个人账户,发展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老有所养提供资金支持。
(四)努力实现农民当地就业,就近就业。
实现农民当地就业,就近就业,减少常年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减少空巢老人数量。此外,加强对农村赡养、孝敬老人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让子女向老人敬孝。
结束语
发展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要求和水平远不及我们现在谈的城市“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但这种建立在有效利用可利用资源,为农村老人谋福利的事业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对缓解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一定作用。同时,这个创想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农村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只是在“等老”,而是真的实现“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