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观赏请慢慢走

2017-06-09 16:14曾庆鸿
养生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名山杨万里青山

◎曾庆鸿

一路观赏请慢慢走

◎曾庆鸿

旅游,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重在游,边游边欣赏,而不是为了旅游归来后向人炫耀自己走南闯北,吃过一些什么好吃的东西,买过哪些昂贵的土特产,或每次途中拍下的百来张照片。

古之旅游者,往往是工作之余,放松放松,饱享山水之乐,他们大都能宁心静虑,沉潜其中,与山水化鸟融于一体,而且,大多游有所得,能从旅游中悟出点什么。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都有旅游的爱好。

李白曾说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身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还说,他旅游是为了欣赏山景,不是为了贪嘴,想吃什么好东西:“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

杜甫曾说过“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后句是说,因为经常出去游山,连鞋子磨穿了都不去管它。

王维更是钟情于大自然,能诗能画能歌的山水诗人,要不,他怎么能写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那样的佳句呢?

宋代不少大诗人都热爱山水,爱登山、爱说山、爱写山。王安石说“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游钟山》)苏轼说“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游道场山何山》)陆游说“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初冬杂题》一)杨万里说“脚力到时皆我有,不须更问是何山”。(《同刘季游登天柱冈》)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陆游是个游山迷,通过“看山”,他悟出“往山来必知山好,却是行人得细看”。(《绝句》)他还把名山比作德高望重的长者,一定要多次去拜访他:“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苏轼通过游庐山悟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杨万里的一首诗,说出了不少游山者的心里话:“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清代诗人袁枚,常以游山喻写作,如“青山或弟兄,皆肩相党附,恰又耻雷同,各自有家数”。(《看山有得作诗示霞裳》)“传世文章岂易描?会须笔下起波涛。水堪招隐都缘曲,山赋予成名毕竟高”。(《舟中赠霞裳》)

相对来说,现代人的旅游,往往过于匆忙了,旅游者似乎坐着特快列车,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的赶:苏州——杭州——广州;桂林——张家界——西双版纳……再不肯坐下看一看天边的云和崖上的花,再不肯放慢脚步欣赏对面的奇峰或天边的夕阳。他们游过水,却没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惊喜,他们游过山,却没有“山从人面起,云停马头生”的惊叹。他们也游过寺庙,却很难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喜悦。他们唯一能向古人炫耀优越的是积累了数百张“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彩色照片。旅游,只有终极目标,淘汰了过程和欣赏。

我要提醒现代旅游者,请慢慢走,欣赏啊!

猜你喜欢
名山杨万里青山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闫梦萦
青山揽胜
杨万里诗一首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
小池
无名山
中国的三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