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摘 要:在国家深化环评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评价内容、方法与评估体系方面都面临着挑战。环保新形势下,为积极探索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分析环保新形势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环保;新形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挑战
为了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2010年环境保护部采取下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规范环评市场、加大环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等措施,积极推动环评报告书在编制主体、编制内容和审批程序上的改革创新,用以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作用,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转型的挑战,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变得更为科学、合理。
一、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评价技术不完善,审批评估标准不统一。现行环评导则形式比较单一,其中,部分定义比较模糊,准确性不高,甚至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导则的内容缺少详细说明,尤其是模型指导、操作规范等方面,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场监测方法不明确、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方法表述不清晰等。随着污染治理新技术、项目建设新要求的出现,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环评技术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需求,比如在电厂烟塔合一超低排放影响预测,复杂山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部分地区对简政放权政策理解不透彻,下放力度过大,节奏过快,基层监管水平和承载能力不足,配套的指导措施缺乏,政策、规划环评技术体系不完善,导致不同地区对项目的关注重点、评估尺度等存在差异,严重影响审批的科学性。
(二)环评工作评价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明显。受传统环评理念影响,职责与边界划分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强已成为目前环评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环评文件对规划纲要、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地形地貌、安全生产、用地审批等内容的描述占主要部分,这些内容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都已有详细的介绍,而真正需要环评文件重点说明的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影响预测结果的真实性等内容却是“点到为止”,比如大部分环评文件都没有从环境容量角度对项目选址和建设的合理性进行详细分析,不能发挥环评文件应有的作用,更不能满足环评审批工作针对性强的要求。
(三)战略、规划环评重视程度不够,约束力度不足。战略、规划环评能够将环境标准、环境容量、产业布局落实到宏观经济发展决策中,是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生态红线落实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规划环评的重要性,由于环保部门与政府等规划环评的主体之间相互制约机制不完善,限制了规划环评工作的发展速度,违法、违规办事的现象层出不穷。即使是开展了规划环评的行业或区域,也只是把规划环评当作一项任务,并没有对规划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或者即使对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由于预防措施缺乏科学性、可行性,无法再实际工作中得到实施。
二、环保新形势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环评的评价、评估方法。在技术方法方面,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要求,积极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环评技术,研究战略、政策和规划环评,完善环评技术导则,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将重点集中到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上。此外,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的评估审批原则,并制定统一的标准,做好分类指导,加强对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的培训与交流。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方面,应大力推动环评体制的深化改革步伐,公开环评机构诚信体系,建立有效的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管体制,对弄虚作假、环评质量低劣的单位进行严惩,严重者予以淘汰,对分析指标不完整、评价方法不正确、措施建议不可行、环评结论不明确的机构降低环评资质等级。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开展的项目,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对生态造成严重损害的,要对环评机构依法严惩。
(二)建立有效的环评监管体系。为了尽快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和质量,要从管理、技术和法律法规层面开展全面的推动工作,明确各自的责任,加快优化环评导则的进度,简化环评文件内容,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文件或内容,一律不再作为环评审批要件,并不断探索、试行行的管理方法。将项目选址的环境合理性、环保措施的可行性、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和环境风险的可控性作为环评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作用。
(三)强化规划环评的引领作用。在环境要素质量预测与评价的前提下,对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与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比如增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结构布局的关注等内容,并积极将其应用到實际工作中,从实践中进行检验其实用性。制订不同层级环评的联动机制,增大规划环评在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推进作用,以及对重大决策、规划和产业发展的优化、约束作用。此外,在关注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控制技术水平、达标排放等微观数据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环境敏感区、产业结构、区域开发强度、生态红线等宏观信息的,针对不同行业建立环评大数据应用体系,加快我国环评领域信息共享与数据共用平台的建立,推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向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蕾.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