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戒台寺

2017-06-09 09:45农夫
绿色中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栏杆寺院丁香

农夫

久居京城,自认为对周边文物古迹了解很多,但提起戒台寺总有一些遗憾。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的戒台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而我20年的时间内,因为种种原因每次都与戒台寺失之交臂。今年春季,参加门头沟区举行的“诗意门头沟,魅力永定河”采风活动,我终于走进了这座千年的寺院。

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寺院建筑格局独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东,中轴线直指距离25公里的北京城,建筑样式基本是辽代风格。

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从千佛阁遗址往北拐,首先看到一个两进的四合院,院内幽雅清静,自清代以来,这里以种植丁香、牡丹闻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种,更是锦上添花,故称牡丹院。清恭亲王奕欣曾在这里隐居10年。牡丹院的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与江南园林艺术巧妙融合。春风吹过,院内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戒台寺内共有丁香1130棵,其中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就有20棵。这么古老的丁香,在故宫御花园也只有两棵。戒台寺丁香树一般都高达5米至6米,树冠遮阴面积在30平方米至70平方米。我们去时正值丁香盛花期,白色、紫色、粉红的丁香花在绿树丛中掩映着,为这庄严肃穆的寺院平添了许多生机。

在戒台寺,除了牡丹、丁香等花朵,最能吸引人的恐怕就是那些古松树了。正如北京西山一带人们所说:“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到潭柘寺,要看龙潭清澈的流泉,到戒台寺,就要看苍劲的古松了。

戒台寺的松不仅好看且特点明显,布局得当。最著名的有“抱塔松”、“卧龙松”、“九龙松”、“活动松”和“自在松”,合称为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便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九龙松”气势磅礴,是一体形硕大的白皮松。它屹立在戒坛院的山门前,植于辽代,是华北地区树龄最老的一株白皮松,树高18米多,直径2米有余。此松一干分九枝,直指蓝天,宛如九条破空而去的银龙,故而得名。

龙凤松在天王殿院内,是两棵古松的合称,在甬道两侧南北分立。南侧的凤松树干略向东倾而高挑的树尖却扭向北面,极似扭头回顾、凤尾下垂的凤凰,有种女性特有的清幽之美;与之南北相对的龙松却另具形态,盘曲虬结,如同翘首南顾的苍龙,具有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两松相距数丈,但树顶的主枝几乎相连,如同龙凤交颈,引人遐思。

进山门沿路上行,高台往北是戒台寺有名的戒坛殿,殿前沿栏杆边有一砖塔,据说是埋葬辽代高僧法均遗骨的塔。令人称奇的是一松从栏杆内的地上横枝旁出,伸出栏杆,髯枝如臂抱住砖塔,这就是有名的“抱塔松”。传说它本是天上的一条神龙,被玉皇大帝派下凡来守护法均墓塔。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突然一声霹雳,一个火球向墓塔袭来,神龙情急之中,伸出双臂把塔护住,形成古松抱塔的奇观。

“活動松”是一棵植于元代的大油松。此松全部枝叶向一个方向侧倾生长,随意拉动它的哪一个松枝,它全身的枝干都会摇动起来。清乾隆皇帝对此松十分感兴趣,传说他每次来到戒台寺,都要摇动“活动松”,并且数次为其题诗,刻于活动松一侧石碑上。不过如今为了保护古树,它已被很多铁柱支撑固定,很难达到“引一枝而全身发”的效果了。

“卧龙松”植于辽代,位于大雄宝殿后台阶上方,犹如一条粗壮的巨龙,从石雕栏杆中横卧到其外,粗干横长达十米。此松位置明显且雄奇,在石栏外的龙松粗干下面,有一巨石支撑,上书“卧龙松”三个大字,据说乃恭亲王奕欣所书,字迹颇有功力,不失为一景。

“自在松”亦为辽代所植,枝叶婆娑,郁郁葱葱,因其姿态舒展,有逍遥自在之感,故名“自在松”。

看了这么多的古松、古丁香,忽然心中就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红墙碧瓦的皇家寺院历经千年在一个春日的上午与我相约,在花朵的开放中我闻到了隔世的香,在寺院的钟声中我听到了红尘之外的清凉。

猜你喜欢
栏杆寺院丁香
The Meaningful Flowers
宽恕
拜佛
白丁香紫丁香
悟道
悟道
极速快递
丁香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