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天
财大气粗的万达走“实体+互联网”之路的近5年中,始终被各界人士关注,也一直有人质疑。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消费者创造新的商业形态,在中国商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万达,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为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万达广场消费者提供全渠道购物体验。
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
2012年5月,万达筹建万汇网,开始涉足线上业务,2013年12月,耗资几亿元资金的万汇网正式上线。万汇网的定位是基于万达广场的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吸引会员,为会员提供多种服务,目的是利用互联网帮助线下运营,以实现商业地产保值增值。1通用会员积分等值于1元人民币消费者可以在全国百座万达广场累积会员积分并使用。
2014年8月,万达、百度、腾讯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全力发展O2O电商商务模式。计划在三年时期内一期投资人民币50亿元,第一年投资10亿元,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15%股权。
2015年3月,在合作7个月后,耗资50亿打造的万达电商平台“飞凡网”正式上线试运营。7月,飞凡开放平台上线。10月五洲国际集团16家购物中心进驻飞凡开放平台,12月步步高旗下32家购物中心进驻飞凡开放平台,2016年1月至6月,新华百货集团、南京中商集团、物美集团达进入平台,全年新增合作购物中心1799家,小型商家10万家。
2015年万达针对移动互联网推出的手机客户端飞凡APP,具有智能找店、智能停车、智能电影、智能排队等功能,在2016年总访问量达到了达4.66亿,累计活跃会员1.5亿人,累计下载量达1480万。
飞凡网的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7至8亿用户,有200万商户入驻。万达“实体商业+互联网”策略的已经显现出效果,飞凡成为万达网络科技的代名词。
随着实体零售对互联网转型需求愈加强烈,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于2016年成立,飞凡成为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一个子版块,负责网络科技产品的设计、研发和运营。
在质疑中前行
财大气粗的万达走“实体+互联网”之路的近5年中,始终被各界人士关注,也一直有人质疑。
万达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020平台,要在2018年实现盈利,在2020年实现百亿利润并且上市。”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经济投入数十亿元的万达至今未盈利甚至亏损,随着进入2017年,有些业内人士开始担心,在1年多的时间里,万达实现盈利并不容易。
飞凡网是被万达在拓展互联网市场上寄予厚望,最有价值的版块。但成立至今不足三年,已经换了三任CEO,让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万达做线上业务的思维是否从做地产实体经济思维中转出来。有人说万达强调执行力,强调对业绩目标负责,通常先用PPT向领导汇报,所有事情批准后才能做,而互联网企业没有这个程序,是用发散思维的做事。有人质疑,万达投资有了支付牌照,还投资控股了海鼎,控制了便利店零售系统服务商,不缺钱,不缺实体资源,为什么折腾好几年,还没有取得实质效果。但也有人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实体零售与互联网融合的难度。
万达、百度、腾讯联合成立的万达电子商务公司在2014年8月杀入线上后,被人们称为“腾百万”,曾名噪一时。但两年后,有媒体爆料称,腾讯和百度或已低调退出这项合作,当时,腾讯、百度未给出正面回应。万达则通过“飞凡”微信公众帐号发表声明:称飞凡完全由万达出资,腾讯和百度并未实际投入任何资金。“万达电商烧光50亿”之说纯属无稽之谈。百度、腾讯的退出給人许多遐想空间。
飞凡网的上线时运行了“线下与互联网融合”的模式,这与主流的线上融合线下的O2O“逆行”,因此出现了不少质疑声,不少人用传统电商的观念拷问万达电商的模式。但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符合实体零售业发展趋势的,万达所做的其实是基于线下打造的互联网场景服务平台,如果拿传统电商的思维去认知万达的这套模式,势必会产生误读或者错读。
有专家认为,飞凡网冲得太快,开放平台后,各购物中心入驻飞凡APP,万达还进行了硬件补贴。万达在没有用户基础的情况下,提出了金融战略,用飞凡为金融引流,没有用户和商家的沉淀资金和行为数据,如何做好金融业务还是个难题。但也有业内人士肯定万达的做法,万达正在利用互联网把它的整个开发、招商、运营和管理流程连接起来。比如对一个万达广场的商户,如果能够通过飞凡电商完成招商,同时帮助商户监测客流量和商品销量,又对商户做征信,利用万达金融向商户提供小额贷款,最后整个万达广场的招商、运营、管理、物业就都能融入到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互联网系统内。
万达正以一支高精尖的网络科技团队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但是在外部环境、内部期待的双重压力下,能否完成奋斗目标还尚待检验。
“实体+互联网”与新零售成为相互比较的焦点
万达从线下走上线上,阿里巴巴从线上走下线下,两者都在力争实现实体经济的线上线下融合,两者代表了各自的新模式,那么到底是以传统实体商业为根本,借助互联网改造形成新的业态好,还是网络零售与线下零售业态融合实现新零售好,自然成为业内人士相互比较的焦点。
2012年,国内两大商业大亨王健林、马云打下“亿元赌局”,万达老板王健林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虽然提出亿元豪赌,但王健林并没有看轻电子商务,而是这一年,开始投巨资电子商务。
万达和阿里巴巴,一个掌握传统零售业的商界巨人,一个是互联网经济的领头人。万达除了地产和互联网商务外,在文化产业收获颇丰,已经涉足电影产业、主题公园、连锁儿童娱乐、连锁量贩KTV、报刊杂志、艺术收藏等多个领域,目前海外扩张之路也明显提速。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为大量的中小微型企业解决了渠道、资金等困难。现在正以高姿态争夺国际市场的份额。
万达与阿里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阿里电商模式直接冲击了万达传统的发展模式,实质上也倒逼万达的转型升级。万达成立飞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体商业快速进入互联网实现转型。阿里巴巴近期抛弃电子商务概念,在新零售业做文章,以便线上业务更快渗透进线下市场。万达的“实体+互联网”和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两者都是先建立了一个商业基础平台,然后进入对方领域,只不过前者的基础平台用的是砖瓦和水泥钢筋,后者用的是代码和服务器,两者最终的目的都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吸引消费者,实现规模效益。
作为中国最大线下商业平台,万达正在千方百计向上“触网”,另一边,作为全球最大线上消费平台,阿里巴巴正在想方设法向下寻找实体对接,双方都在弥补自己的短板,追求更完整的020闭环。2015年5月,阿里巴巴推出一款号称线下逛街“神器”的名为“喵街”的App。有意思的是,“喵街”与飞凡APP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很相似:停车找位、在线排队、室内导航、优惠促销等等,被业内戏称为“撞脸”。在双方线上线下融入的实践中,类似这样的现象不会减少,只会更多。因为无论是万达从线下走上线上,还是阿里巴巴从线上走到线下,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异途同归。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说已经能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全融合,这个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万达和阿里巴巴作为各自领域的龙头,都有着巨大潜力,无论谁能够率先完成这个过程,都相当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