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临床观察

2017-06-09 06:42:16吴康君张秋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消风组胺荨麻疹

吴康君 张秋萍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皮肤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临床观察

吴康君1张秋萍2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皮肤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CU症状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U症状评分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荨麻疹;消风止痒方;枸地氯雷他定片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引起本病的病因复杂,多数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瘙痒性风团,骤起骤消,反复发作6周以上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物为主治疗[2],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影响临床效果。笔者自拟消风止痒汤联合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皮肤科门诊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84例,按照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9~60岁,平均(43.5±2.6)岁,病程1~13年,平均(5.8±2.6)年;治疗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0~62岁,平均(45.3±2.5)岁,病程1~12年,平均(5.6±2.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荨麻疹西医诊断标准[4];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男女不限;③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④发病原因不明确;⑤均为首次就诊患者;⑥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慢性荨麻疹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或>65岁者;③治疗前2周内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者;④合并有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不能按照要求及时治疗或复诊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38)治疗,每次8.8mg,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药用:当归15g,牡丹皮15g,蝉蜕20g,地肤子20g,防风15g,荆芥15g,刺蒺藜20g,生地15g,白鲜皮20g,浮萍15g, 牛蒡子15g,苍术15g,黄柏15g,石膏30g,甘草10g。 瘙痒明显者加首乌10g、乌梢蛇10g;失眠者加夜交藤15g,酸枣仁10g;大便稀者加薏苡仁30g;气虚者加黄芪30g、白术20g;风热者加栀子15g;风寒者加生姜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治疗周期同对照组。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本病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未复发;显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复发间隔时间长;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1.5 观察指标 两组临床疗效、CU症状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评分[6]、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其复发率等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CU症状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U症状评分及DLQ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对比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复发率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14%,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率情况对比分析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耐、平素体虚或饮食失节,导致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而发病[7],以皮肤瘙痒症状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程反复发作,病久可出现气血两虚,血虚生风,风盛化燥,从而导致营卫失调,故风邪为主要病因。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中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指出通过治血达到气血充足,身强力壮,内风不能生,外风不能侵而风自会灭[8],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本病以养血活血、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为根本治疗原则,自拟消风止痒汤治疗。

笔者自拟消风止痒汤方中当归、牡丹皮养血凉血;蝉蜕、防风、刺蒺藜、浮萍共奏疏风解表之功,白鲜皮、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生地、牛蒡子、苍术、黄柏、石膏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养血活血,疏风清热止痒,调和营卫。枸地氯雷他定是新一代抗组胺药物,溶解性较好,是高效的外周H1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变态反应,具有较好的抗组胺作用,从而起到抗炎效果,减轻临床症状[9],其已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但是单用抗组胺药物仅阻断了过敏的炎症介质的释放,只能达到控制部分临床症状的作用,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与中药联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效果、治疗后CU症状评分和DLQI评分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陈文慧,刘乐,李伯埙.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6):355-357.

[2]吕静,曹玉平,张丽君,等.组胺脱敏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特发性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5):304-305.

[3]张保恒,刘卿卿,李海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5):113-115.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2-74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12(6):265.

[6]Finlay AY,Khan GK.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a simple practical measure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1994,19(3):210-216.

[7]廖小七,王菁.曲池穴放血疗法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1323-1325.

[8]李喜顺.祛风通络汤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4):591-593.

[9]陈重,周东来,黄剑锋.氯雷他定联合自体全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4,25(40):3767-3769.

吴康君(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皮肤病。E-mail:3540518903@qq.com

R758.24

A

1007-8517(2017)10-0116-02

2017-03-25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消风组胺荨麻疹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荨麻疹253例病因探讨
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