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巍 崔艳萍 阎知知 彭媛
【摘要】士官作为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骨干力量,其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本文总结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提高了士官学员信息素质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素质 士官学员 教学改革 文职教员
【中图分类号】G652.3;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26-01
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加快观念更新、优化教学内容、配套条件建设、改进方法手段、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持续提高了士官学员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中的信息素质培养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广泛开展了改革需求调研
分批次派出了教员前往大连通信士官学校等8所军队院校以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第一活动测控站等5个部队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采用座谈、参观、实地岗位考察、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到了部队对士官信息能力的需求。
二、优化整合与信息素质培养相关的教学内容
改革前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只涉及了部分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对学员信息意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尚显不够。因此,围绕信息素质的培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1.优化整合现有教学内容。随着学员计算机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相应的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学员已经较好掌握的内容进行弱化,可以让这一部分学员为适应部队任职岗位,培养更加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2.建立以学员军事信息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内容体系。重点培养学员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针对士官学员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情况,结合士官任职岗位信息素质能力需求,扩大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增加与信息化战争模式相关联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信息安全等能力素质培养内容。
3.构建适合不同对象与层次的内容体系。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按照专业化、层次化和模块化方式来整合培训内容,提高了其运用信息进行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培训对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块。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装备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士官培养内容增加,而课内学时大幅减少。课程组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中找到解决这一现实困难的方法。
1.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体系。之前的任务体系偏重于技能目标的实现,对于学员来说更多意味着“模仿”,制作出与教材或教员要求的“成品”一样或相似的作品。改革后,增加探究性或综合性的任务,实施了真正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学员通过学习和模仿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再去创造新作品,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加大“自主学习”的推广使用。实施了课内“导学”与课外“督学”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模式。即课内用有限的时间利用案例式教学引导学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实践操作、培养技能;课外,通过学员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能力。信息类教科书以及我们的自编教材都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方便在信息类课程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模式。即先让学员自主学习,培养其信息素质,给他们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再由教员“后教”,即通过评判、点拨、更正、归纳,使学员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这种方式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员。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微课程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学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可对其中的任一知识单元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教员在一旁进行提示与解说,增加了学习的效率,增强了知识点的技术内涵,提升了学员的实作水平。
四、加强与信息素质培养相适应的教学保障条件建设
1.新建了配套的实训室。从2013年改革以来,有计划的开展了配套的实训室、开放教学信息化平台、教材和信息化资源建设。利用2年的时间建成了各类实训室6间,使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总机位数达到600台,有效保障了我校各类学员信息类课程实践需求。
2.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自主开发、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等方式,完成了课程开放教学系统、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开放预约平台、实训中心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课程教学管理手段的升级改造,为开放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相配套的技术支撑。与软件公司合作完成了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开放预约系统开发并已投入使用5年,累计为30万人次提供预约服务。完全满足了信息技术中心开放管理的需求,充分发挥了现有信息化建設的效能,有效提高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课程中抽象性较强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课程组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微课程,呈现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包含了全部的知识单元,以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为主,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另外,课程组编写了与课程相配套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基础》两本教材,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并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系列十三五规划教材”,深受好评。
五、加快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信息类课程教员队伍基本建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部队交流、与地方职业院校交流,通过课程进修、对口交流、到部队调研学习等方式提高授课教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使教员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技能。
1.认真落实“导师制”培养制度。从新教员培训“双基”培训与考核“双师”培训与考核。对新教员实行一对一导师全程责任制,取得了新教员培训100%通过、“双基”考核100%通过、“双师”考核100%通过的好成绩。
2.着力培养教学骨干队伍。强化教学组的教研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6人参加学校“优质授课比赛”获奖;在全校授课质量排名中,21人次获“优秀”。发表相关论文35篇,完成相关教学改革项目5项。
3.扩展教员培训交流的渠道。加大对教员参加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到地方参加课程进修和培训,参加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微课制作等课程进修培训,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相关技术、学习了地方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和能力。通过引进校外优秀资源来校内开展专题辅导,扩展了教员培训进修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明等.新型军校基础课教员培养模式的思考[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6(4):303-306.
[2]杨勇.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102-103.
[3]鲁辉东等.“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2):193-196.
[4]胡超斌等.士官教育数学和物理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思考.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6(4):2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