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能对抗暴恐吗

2017-06-08 17:34陈斌
南方周末 2017-06-08
关键词:强有力模因仇恨

陈斌

2017年6月3日,就在英国大选即将来临之际,英国又一次发生暴恐事件,这是三个月内发生的第三次暴恐事件。

在本次英国暴恐发生后,有位名人在微博中写道:“伦敦机场,忙碌有序。面对恐袭,如常生活,不被恐怖行为激发仇恨、恐惧,是最强有力的回应”,引发了热议。

这段话分为两句。客观地讲,第一句是事实描述,没毛病。二战期间德国轰炸伦敦,不少被轰炸店面受损的英国店主摆出“照常营业”(Business As Usual)的牌子,以表达内心的强大及对纳粹的蔑视。曾为不落帝国的英国,其国民见惯了风云,可能因此多了几分淡定吧?引发争议的是第二句。提几个同构的问题:能否要求摆出“照常营业”牌子的英国店主,不被纳粹的狂轰滥炸激发仇恨?并且只有如此,才是对纳粹“最强有力的回应”?以同理心推想,这些英国店主,对德国纳粹应该都是有仇恨的吧?可能还会有恐惧情绪。生命受到威胁,有恐惧也是正常生理反应,这是写在基因里的自我保存本能。

这种对暴恐的“最强有力的回应”,就是假装暴恐没有发生、一切照旧,境界高的真是没得说。还有一种对暴恐的“最强有力的回应”,是用玫瑰对抗暴恐,境界就更高了。

2015年法国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法语社交网站被一条视频刷屏。内容是一位记者问一个四五岁的法国男孩:“你可明白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吗?”孩子说:“我知道,因为他们是非常非常坏的人。我们要小心一点,恐怕得搬家吧……”父亲打断孩子:“别担心,家在这儿,我们哪儿都不去。”孩子说:“但是坏人有枪,可能也会开枪打我们的。”“是的,但我们有鲜花!”父亲指着身后袭击现场摆放得满满的悼念受害者的鲜花与蜡烛,“我们用鲜花反击枪炮。”面对儿子的疑惑,父亲加强语气:“这些鲜花和蜡烛能够保护我们远离坏人。”

这段视频打动了无数法国人及欧洲人,很暖人心。但是,鲜花蜡烛是用来悼念无辜死者的,要是太多的法国成年人真的相信鲜花是对恐怖主义“最强有力的回应”,问题就大了去了;要是连四五岁孩子都具备的趋利避害本能与健全常识,成年人反而丢失了,问题就大了去了。这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比恐怖主义本身还要大的问题。

恐怖主义好比癌细胞侵袭,但只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恐怖主义本身是可控的,甚至是能清除的。但在癌细胞侵袭之时,要是解除免疫系统的反应,让身体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后果是可以想见的;要是扭曲免疫系统的判断,让免疫系统敌我不分,以为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果也是可以想见的。这两种做法都是相当于不设防,听任癌细胞长驱直入。

理查德·道金斯发明了模因(Meme)一词,模因可类比于基因:如果基因是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的,那模因就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方式传递的。“面对恐袭,如常生活,不被恐怖行为激发仇恨、恐惧,是最强有力的回应”及“用玫瑰而不是枪炮对抗暴恐”,就是模因。在这样的模因持续灌输洗脑之下,人失去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的本能也是不奇怪的,可能还会以拥有这么高境界的模因而自豪。这种模因就是一种思想病毒,作用机理类似于艾滋病毒,功能是解除种群与文明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

要有效对抗暴恐,必须让种群与文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起来,包括但不限于:让民众警觉起来,群防群治,以防卫性暴力反制暴恐,切断给暴恐的输血通道(人员与资金),清算暴恐的思想根源等。

所以,恐怖主义如癌细胞侵袭,固然可怕;上述抑制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模因亦不可小视。

猜你喜欢
强有力模因仇恨
Chapter 15 Avenger 第15章 复仇者
艺术印花
历史与仇恨
Fire and Ice
“强有力”朱婷带队两连胜
Look Forward秋天已到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别让“仇恨袋”挡住你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
英语教学中模因复制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