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于博
摘 要: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基地,决定着整个水体系统的安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多种问题,积极重视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与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污水处理工作质量。本文分析了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规不断扩大,这对污水处理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只有不断地建设与发展自我,提高运行管理工作水平,才能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需要。
一、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
1.管网设备不完善,进水能力差
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水管网在持续拓展和扩张,然而,对应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却相对滞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落后、管网配设不完善等,使得当前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較低,运行负荷率也低下,污水进入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来自于浩瀚的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而且进水污染物浓度较低,这就进一步造成污水处理厂低负荷工作,其污水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运用。
2.进水成分复杂,不利于安全排放
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来自于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其中工业排废占据大多数,其他的生活性污水也占据一部分,这就使得进水成分过于多元化、复杂化,使得处理厂无法采用统一的处理方法,同时,污水中所含有的抗生素类污染还将极大地控制微生物的存活,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挑战。
3.节能环保水平有待提高
污水处理依赖于电力电能的消耗与电力系统的运行,经实践计算:一立方米的污水需要耗费0.2~0.4度电,能耗已经成为影响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的一大因素。整体的能耗中耗电量所占比重最大,达到整体费用的一半之多,根据调查显示:全国污水处理厂一天内的耗电量就达到2800×104kW·h,这就意味着实际的污水处理工作节能降耗工作有待加强,高能耗极大地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4.有待提升水质检测管理
污水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都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从而动态观察水质质量,根据水质情况来对应调节处理系统的相关参数,维持污水厂的最高效、最节能工作。然而,当期啊污水检测技术以及管理都亟待提高,一些偏远县市的污水处理厂依然未形成健全、合格的污水检测系统,例如:检测设备落后、化验检测流程不规范、部分地区甚至无视检测规律与科学盲目无依据地监测,这就使得污水检测结果难以准确、客观,从而影响污水的处理与排放,无法切实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与监测功能。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检测制度不健全、规范约束不严格,以及污水处理厂内部资金不足、设备技术不合格、缺少先进的人才等。
5.工艺技术落后,设备维修不及时
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沉淀、过滤、消毒、检测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工艺,然而,实际运行中缺少对工艺技术的监测,使得各类工艺技术实际运行中问题重重、难以被及时解除,工艺技术得不到维护与改善,实际的污水检测质量受到影响。
同时,污水处理的各类设备设施需要定期维修、维护与保养,实际的检修技术不达标,缺少专业的检修技术人才,一些设备实际运行中问题丛生,甚至处于故障工作状态,严重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6.应急系统有待建设
污水处理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涉及到各种设备、装置的运行,当局部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一些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得不到及时优化与改善时则很容易出现安全性事故问题,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污水处理厂尚未重视危险应急管理,缺少健全、完善的应急方案,应急技术与方法也未被提上日程。
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创建完善的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约束性保证,污水处理厂必须首先强化自身在污水处理运行中的制度建设,积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工艺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岗位工作责任制度、应急管理制度、设备操作管控制度等,其中要重点针对一些危险性事故来编定事故应急预案。
各项规则制度中的内容与规范都要科学合理,密切围绕污水处理的高效、安全、节能、达标的几大原则来编定,而且要根据工作的具体进展、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等来对制度内容作出科学的调整与变化,从而为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提供制度保证、规范保障。
2.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该同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同步,这样才能确保污水处理厂妥善处理来自于不断扩张的城市的海量污水,也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其中应该先从设备、设施等的建设入手。
首先,污水处理厂应该统计预测一年内污水处理工作量,根据预测工作量来健全污水处理设备、设施,从设备型号、尺寸、运行效率等都要有参照性地完善与发展,积极引进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备,并积极妥善地维护已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有着完备的基础设施系统。
其次,优化并改进工艺技术。有了健全完善的设备系统,还要注意污水处理的工艺与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应该优选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要加大对自身工艺技术的测试力度,从而认识到自身技术水平能否达到行业规定标准,并不断地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性人才,为污水处理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支持。
定期做好设备检修工作,创建设备管理档案,设定格式化的设备质检标准,例如:设备内外有无腐蚀、锈蚀,螺栓是否松动,油体能否泄漏等,一些特殊的关键项目都应该成为质检的重点。
3.强化节能降耗管理
针对污水处理厂高能耗、高成本运行的问题,必须做好节能降耗管理,要将节能环保理念纳入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核心理念,积极更新技术、改革各异、整顿设施等来达到低能耗、高质量污水处理的目标。
例如:污水处理排放中,含氮量与含磷量都成为必须重要的检测标准,实际的脱氮脱磷过程中则需要一定的碳源作保障,碳源的无限制增加应用必然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对此则可以充分有效地运用污水中的碳源,从而控制碳源的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4.创建并发展应急预案系统
污水处理厂必须认识到污水处理过程中故障突发的严重性,从而加大应急力度,创建应急预案系统,通过科学地预测、分析,预先采取预防性对策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了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有必要创建一个应急管理救援系统,专门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预防与控制,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可以结合以往的污水处理事故、故障、危险事件等来制定应急预案,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污水处理工作实际的进展情况来对应急预案加以发展、完善与更新,确保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辅助污水处理的安全进行,为其提供预防与救援等方面的保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运行管理目标。
此外,污水处理厂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工作,污水处理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高端、先进技术的支持,积极引进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提供最合适的技术与工艺,也才能为设备与设施的维护、更新与检修等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设备与工艺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污水处理厂应该根据问题妥善地采取解决性对策措施,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确保污水处理工作质量,维护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姜安玺,等.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李亚峰,晋文学.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沈小函.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1(24):161-161.